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 中国神器“拔火罐”

(2016-08-18 16:00:42)
标签:

杂谈


​ <wbr>中国神器“拔火罐”

​最近,来自东方的一股“神秘力量”在里约奥运会上火了,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肩背部那一圈圈红色的图案让外国观众惊讶:“这是新的爆款文身吗?”正当外国网友迷惑不解的时候,见多识广的中国人民笑了:这不就是老百姓常用的,家喻户晓的拔火罐吗?瞧,在里约奥运会上,很多外国运动员也都用起咱传统的拔火罐,纷纷变成拔罐的“粉丝”,大加赞赏。下面咱就谈谈,这奥运会上的中国神器——拔火罐!

​ <wbr>中国神器“拔火罐”

一、拔罐的原理和适应症

拔罐的原理是借助热力或抽吸的方法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的作用,传统医学认为主要是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散寒。现代研究认为拔罐可以调整免疫功能,增强自身抵抗力;促进体内代谢,加快新陈代谢;提高痛阈,缓解疼痛。

具体来说就是,凡风寒痛痹、胃腹积寒病痛、咳嗽喘逆、头痛齿痛、感冒及传染病之协助治疗均可适用,如风湿性疼痛、胃痛、腹痛、消化不良、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内科疾病。外科的痈毒疮疡、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疲血肿痛、五官科的目赤肿痛;妇产科痛经;口腔科的牙痛等都是良好的适应症。

​ <wbr>中国神器“拔火罐”

二、拔罐的注意事项

(1)要选择合适的体位,使患者能持续10-15分钟。对于关节突出或毛发厚,密的部位要避开。  

(2)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乙醇不宜过多,以防过多滴下和乙醇流到罐口。在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防烫伤病人皮肤。

(3).在应用多罐时,罐子排列不宜过近,以防止因皮肤被火罐互相牵拉而产生疼痛。

(4)起罐时手法要轻、稳、缓、慢。一般一手抵住罐边肌肉,按压一下,使空气入罐内,罐子即能脱掉。切不可硬拉、扭转或强拔出,导致皮肤撕裂。

(5)拔罐处局部呈现红晕或瘀血造成的紫癜(青紫色)为正常现象,数日后可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不可在此处重复拔罐;如因留罐时间过长,引起皮肤出水疱时,轻者勿需处理,大的水疱可用针刺破,放出疱内液体,或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并涂以龙胆紫药水,以防继发感染。

(6)拔罐后,要让病人固定体位,不可随意变动,以免罐子脱掉。

​ <wbr>中国神器“拔火罐”

三、拔罐的禁忌症或不适宜人群

首先,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谵妄、躁动的人是不能拔罐的,抽搐的病人也不能拔罐,因为无法固定火罐,极容易发生事故;皮肤过敏或者破溃的人不能拔罐,这个很好理解,我们拔罐首先就是要保证皮肤的清洁与完整,不然就会加重伤情,得不偿失;有出血倾向的人不能拔罐,引起出血同样得不偿失。还有一类人就是孕妇,尤其是其腰骶部,不要拔罐,因为很容易会引发流产。总的来说,对于不能固定姿势的病人、皮肤条件不具备的、孕妇、有出血倾向等的病人基本都不适宜拔罐,应用的时候还是得结合拔罐的原理和作用来灵活选择。

拔罐虽然火了,也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随,要在拔罐的过程中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或负压过大,留罐时间过久引起皮肤“气泡”,损伤皮肤。同时不要过度夸大拔罐的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病因复杂,病程时间长,缠绵已久,甚至有可能伤及内脏,拔罐改善症状可以做到,但是完全恢复不太容易;如果是单纯的疲劳之后引发的疼痛,没有神经的损伤,拔罐可以治疗疼痛的症状。另外拔罐是一种偏辅助的治疗手段,对于一些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病,主要还应该是靠药物来治疗的,不同的疾病会有不同的主要治疗方法,大家千万不要太过迷信拔罐,很多疾病还应当坚持原有的主要的治疗方法。综合起来讲,提起拔罐,在家庭中的治疗,希望大家想到的是“改善”,而不是 “根治”,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对待拔罐的作用,不要扩大或过于理想化。

​本文作者为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贾宝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