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过心脏“突突跳”的感觉吗?或者是脉搏跳的奇奇怪怪的,一会儿停一会儿跳的没有个规律?我们在门诊中也经常能碰到患者,说自己的心脏经常“咯噔咯噔”的跳,自己能感觉出来,严重时甚至觉得心脏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了,非常难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严不严重啊?别着急,看了下面的文章,也许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首先我们来说说为什么会突然感觉到心脏的跳动。这样的感觉称为“早搏”,亦称为“期前收缩”,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出现早搏的时候不必过于紧张,建议前往医院请医生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评估早搏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运用药物进行治疗。
在早搏的治疗方面,中、西医均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完备的治疗方案。中医以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优势,改善患者症状,协同西药使疗效最大化,减轻毒副作用。我们门诊接诊了许多早搏患者,导师在前人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治疗早搏的专方
“养阴定悸方”治疗效果明显,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养阴定悸方”的基础上进行药味的加减,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从自觉症状及早搏数量上均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特附上门诊真实病案一则加以说明。
初诊
患者某男,73岁
主诉:心慌心悸,胸部憋闷不舒,夜间为著,活动轻微受限,夜眠差,小便可,大便2-3日一行,便干,舌红苔腻,脉结代。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显示24小时共有室上性早搏2770次,成对室上早20次;室性早搏28042次,成对室早31次,室性二联律42阵,室性三联律32阵。
中医诊断:心悸 心阴不足证。
西医诊断: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治法:养阴定悸,和血宁心。
处方:养阴定悸方加减。
炙甘草20g,大枣20g,生地黄20g,麦冬15g,
桂枝10g,珍珠母30g,柏子仁10g,当归10g,
丹参20g,砂仁5g,黄精18g。
共7剂,日一剂,水煎服。
复诊
一周后患者复诊,诉服药3天后胸闷心悸减轻,夜眠好转,现腹胀,排气多。守方加厚朴8g、生白术10g、麸炒山药15g以补脾健胃、下气除满,丹参减增至25g。
此后患者坚持服用中药,症状不断好转,半年后复查Holter显示室上性早搏3834次,成对室上早709次;室性早搏0次,成对室早0次,室性二联律0阵,室性三联律0阵。室早完全消失,疗效显著。类似病例在我们门诊上还有很多,证明导师自拟方“养阴定悸方”治疗早搏有明确的疗效。
看过这篇文章后,您的疑问得到解决了吗?如果有类似的症状,建议您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