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出场花卉:丁香、藏红花、红花、
症状: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伴有月经后期,经量少,色黯淡,有块,或色淡质稀,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1、脐疗----丁香花。
丁香30~50g,炒热或是用微波加热至50度左右,放入双层夹薄棉的小布袋,敷在脐部。经前一周开始敷。可以加热反复使用,一般1~2天换药一次。
关于脐疗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脐,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药性解》记载丁香花“味甘香、性温、壮阳暖腰膝、疗冷气。”
2、代茶饮----藏红花。
取藏红花6-8根,沸水冲泡,喝花水3~4杯,也可加少量红糖调味,月经前一周开始服用,连服7~10天(月经量少的话,月经期也服)
我们经常听说这样一句话“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一般痛经很严重的人的月经量都不是太多,有的甚至过少,这主要还是因为“瘀”在作祟。《本草纲目》记载藏红花能“活血、主心气忧郁,
3、足疗----红花
红花5g,
二、肝郁血瘀之月经不调伴黄褐斑
出场花卉:玫瑰花、芍药花、桃花
症状:
1、代茶饮----玫瑰花
玫瑰干花5~7朵,沏水代茶饮。中医认为黄褐斑与肝气不舒密切相关,而玫瑰花可以舒肝活血,《本草正文》记载“玫瑰花,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疏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驯良,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2、花粥----芍药花
芍药干花6g,粳米50g。先用芍药花洗净泡水,用花粳米熬粥,粥快要熟的时候,把泡好的芍药花放进去,煮熟之后就可以吃了。芍药花性味微寒,有养血柔肝,散郁祛瘀,改善面部黄褐斑,皮肤粗糙衰老的作用,常饮可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白里透红”,精神饱满。能调节女性内分泌,去除黄气及色斑,令容颜润泽。
3、花酒----桃花
桃花美白酒:鲜桃花250克、白芷30克,用白酒1000毫升密封浸泡30天,每日早晚各饮15-30毫升,同时将酒倒少许在手掌中,两掌搓至手心发热,来回揉擦面部,对黄褐斑、黑斑、面色晦暗等面部色素性疾病有较好效果。
桃花酒记载于《普济方》:“桃花(三月三采),以上酒渍,久服,除百病,好容色。”酒本身就有活血的作用,如果平时就是血瘀比较严重的女性可以每天喝一些,但月经量多的女性要慎用。
桃花、芍药花与玫瑰花都有调气血养容颜,玫瑰疏肝,芍药养阴,两者相对温和,兼有理气解郁的功效,适合大部分人群长期服用,而桃花活血力量强,兼有破血利水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血瘀或痰瘀互阻的实证人群。
三、脾不统血之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
出场花卉:三七花、槐花、鸡冠花
症状:行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伴有神疲体倦,气短懒言,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萎黄少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缓弱。导致气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由两个方面:一是先天禀赋不足,二是后天失养,包括劳伤过度而耗损,饮食不当,久病未愈,忧思过劳,多次流产,熬夜,节食,过度减肥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会导致机体功能失常,中气不足,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以致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净。
1、代茶饮----三七花
三七花5朵,龙眼肉9g,大枣6枚。泡水喝。三七花古籍记载较少,近代研究表明,三七花是三七全株中含三七皂苷最高的部位,含量高达13%以上,还含多种人参皂苷、胡罗卜苷、绞股兰皂苷等,具有补气活血、通脉安神、抗炎镇痛、降脂降压等药理作用,近些年步入百姓生活,深受青睐。三七花在血药里有个很大特点,是既补血又活血又止血,活血不耗气,止血而不留瘀。对于气虚型月经过多的人,平时常喝三七花水,可以起到补气止血的作用。
2、鲜花汁----槐花
前面我们说了通过补气可以预防和改善月经过多,但是大部分人会觉得月经过多出了那么多血,挺吓人的,中医讲“急则治标”,出血期间还是得先止血,血止以后再慢慢调理。
鲜槐花30g,鲜小蓟30g,鲜白茅根30g,压汁去渣后频服,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
但鲜品毕竟有时节的限制,通过配伍,干槐花 二至丸,同样可以大显身手。二至丸,方名出自清代汪昂撰《医方集解》,由女贞子和旱莲草两味药组成。为什么叫二至丸呢?按照《医方集解》的说法,“二至”指的是采药的季节。女贞子采于冬至前后,旱莲草采于夏至前后。冬至,一阳初动;夏至,阴气微降。此时采集二药,得四季初生之阴阳,有独特之妙处。“二至丸”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非处方药,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之功,可用于肝肾阴虚之月经量多。
3、干花粉----鸡冠花
阴道出血量虽然不多,但淋漓不净,可用鸡冠花晒干研末,每天服用6~9克,有收敛止血作用。
四、痰瘀互阻之月经不调伴痤疮、肥胖
出场花卉:佛手花、桂花、野菊花
症状:月经稀发,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痤疮,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困倦乏力,苔腻,脉滑。
1、代茶饮----佛手花
佛手花3g,生山楂15g,荷叶9g(加一点西瓜翠衣,效果更好。)泡水喝。
中医认为“肥者多痰湿”,肥胖多由痰湿导致,而佛手花有祛湿消肿的良药。佛手花出自《随息居饮食谱》。性平,微苦,温,归肝、脾经,能平肝理气,开郁和胃,用于肝气不舒,胸腹胀满作痛。佛手花泡茶,有消气化痰、消食除胀作用。
2、花酒----桂花酒
桂花2~3g,加入黄酒20~30ml,微波加热到70度左右,放置一小会,趁热喝。可以每天喝一次,如果平时不喝酒的人,月经前一周每天喝,直到经期束就可以起到调经的作用。桂花味辛,温,归经入肺、大肠经,有散寒破结止痛,温湿化痰止咳的作用。冬天温饮桂花酒,可活血祛寒、通经活络。古代医者将黄酒视为最常用的“药引子”,许多药材炮制都以黄酒为辅料。桂花与黄酒,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是最佳组合,适量常饮有助于舒筋活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起到调经和美容养颜的作用。
3、花面膜----野菊花
野菊花约10朵,绿茶一小撮,用少量80度左右的水浸泡15分钟,用面膜纸或小纱布沾药茶水,敷于面部,10分钟后取下,对于面部痤疮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很多人都有喝菊花水的习惯,的确,菊花寒性较弱,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的作用,含有丰富的香精油和菊色素,能够有效地抑制皮肤黑色素的产生,更适合于我们平常饮用。但野菊花性苦寒,古人有“真菊延龄,野菊泄人”之说,因而不建议个人随意服用。
“保健靠自己,治病找医生”。由于月经病原因多种多样,病情各不相同,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花类药物仅限于配合治疗或病情轻微的病人调理。
本文作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吴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