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韩东彦副主任医师讲授《尿毒症透析患者的饮食控制》

韩东彦副主任医师讲授《尿毒症透析患者的饮食控制》

韩东彦副主任医师课后答疑
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对策
慢性肾脏病的防治策略和目标
强调早发现、早转诊、早治疗;治疗目的;延缓、逆转CKD进展;防治CVD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使病人达到最佳的生理、生化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医疗资源的耗费,减轻社会负担。
控制原发病
不要轻言放弃:原发病的治疗对于延缓CKD进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参照指南:如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的治疗可参考2011年版KIDGO(初稿)等。
强调个体化: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三驾马车”:营养治疗、药物治疗、透析
饮食质量的要求
“两高”:高热量、高生物价蛋白
“两适”:适当矿物质和适当微量元素
“两低”:低蛋白、低磷,如果血压高还要低盐,高尿酸要低嘌呤。
减少蛋白尿的策略
控制血压、ACEI、ARB、联合使用ACEI/ARB、若非降压需要,避免用DH-CCB、β阻滞剂、控制蛋白质摄入。
病机特点
正虚与邪实并存——气、血、阴、阳不足和五脏六腑的虚损;水饮、湿浊、瘀血、肝风等病理产物聚集。
西医治疗特点:①原发病治疗;②恶化因素控制;③饮食治疗;
④对症处理。
西医治疗局限性:①尚无延缓肾衰进展的特效药物;②大部分为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特点:①治疗时机主要在进入CKD 5期之前;
中医治疗局限性:①对急性心衰、感染、严重高血压等并发症疗效不确切;
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结合辨病;
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
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相关实验室指标;
预防疾病发生、发展;延缓慢性肾衰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脏病中的地位
预防——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治疗——中医为主治疗,中医配合治疗
中药新药开发——中医发展最具前景的工程
2016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是:儿童肾脏疾病以及从儿童时期迁延而来的成人肾脏病
前一篇:门诊专家停诊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