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联故事之五十六:少年解缙的对联传奇
(2012-03-16 17:29:00)
标签:
故事杂谈 |
少年解缙的对联传奇
黄继烈
明朝初年的解缙,四岁能诗,五岁能文。他少年时代的对联传奇故事,名闻乡里,延传古今。现择要辑录如下:
有一年春节,解缙只有九岁。他见别人家门前都贴了对联,便也要父亲买回了红纸。解缙看着对面人家有一园竹子,他便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解缙家对面竹林的主人,正是当今朝廷尚书,名叫曹萱。这年曹尚书回乡省亲,看到解缙门前这副对联,心中很是生气,便叫家人把竹子砍了。解缙见对面的竹子砍了,便把对联每边加了一个字:
家人将解缙改联之事报知尚书老爷之后,曹尚书更加气恼,叫家人连夜把竹子连根都挖光了。解缙见把竹子挖光了,便在对联的下面,每边又加了一个字:
竹子既已挖光,再也无计可施,曹尚书只得忍气吞声,听之任之,不了了之。不久,曹尚书的母亲七十寿辰,父老乡亲前去拜寿。解缙也去拜寿。谁知曹家人不肯开门接纳,并由家人送出了一副上联:
解缙一看,立即对出了下联:
解缙的下联一出,众宾客一致拍手叫好。曹家无可奈何,只得开门放解缙进门。
门虽然进了,但却没有人招呼座位。解缙便走到曹老爷面前,质问主人无礼。曹老爷蓄意为难解缙,又向他出了一副上联:
解缙不慌不忙,很快对出了下联:
曹老爷见解缙出言不逊,又见他穿着一件绿衣,立即借此反唇相讥:
解缙也寸步不让地答出了下联:
解缙的对联对得虽好,也图得了一时痛快,但从此他便与曹家结下了世仇。
几年以后,解缙进京赶考,父亲送给他两句话:
母亲也送给他一副对联:
解缙在京城考取了二甲进士,殿试之时,韩国公向他出一上联:
解缙对出下联:
宰相李善长出一上联:
这上联是一句平安颂词,又嵌入了江西省的四个县名,对好下联的难度极大,解缙对的下联是:
这下联也是一旬平安祝词,也嵌入了江西省的四个县名,真是无独有偶,天衣无缝。
李善长又出了一副上联:
这是一副并字联,又内含对大明皇朝的歌颂。解缙想了一想,马上对好了下联:
在大家的一片叫好声中,惊动了正在大殿高坐的大明皇帝。皇帝也对解缙如此敏捷的对仗功夫感到好奇。于是开口问道:“解爱卿,你的对仗功夫不错,父母是做什么的?”解缙不好意思直说父母是做豆腐的,只好说:
解缙的答话,又是一副绝妙对联。皇帝从此便将解缙留在朝中,随时陪侍在自己左右。有一天,皇上正与大臣吴光下棋。看到解缙在身边,便又亲自出了一副上联:
解缙应声而出地对上了下联:
皇帝不待解缙稍有停息,马上又出了一副上联:
这上联中的“之”字,既是一个名词,又可作为副词。这是皇帝准备已久的难题,意在一定要难倒解缙。谁知解缙绝非等闲之辈,他略加思索便又对出了下联:
这时,解缙的老对头曹尚书恰也在场,他乘机向皇帝说:“启禀皇上,解缙这一联中,有一词尚需推敲。”皇上说:“那一词呀。”曹说:“皇上的上联中,‘羲之’乃何人之名。而解缙的下联中,这‘白也’是何人之名呢?”解缙不慌不忙地解释说:“曹大人乃饱读诗书的当朝老臣,晚生虽读书不多,却也知道‘白也’乃是诗仙李白的别名”。曹说:“那么请问解大人,这‘白也’出自何典?”解缙说:“出自诗圣杜甫评李白的诗句:‘白也诗无敌。’”曹萱听罢,方知自己弄巧反拙,只得无颜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