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勒弩趯策掠啄磔与永字八法
(2014-10-01 00:15:59)
标签:
佛学 |
分类: 书悟 |
侧勒弩趯策掠啄磔与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起于何时,谁的首创,不得而知。
1、崔子玉、钟繇、王羲之说
唐张怀瑾《玉堂禁经》:“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这里的隶,不是隶书,是指楷书,唐代楷书称之为隶书,东晋时王羲之也以此称,现在我们认为的隶书,那时称八分)
2、智永说
3、张旭说
在解释方面也不尽相同。
柳宗元说。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古汉语词典如此解释:
侧(cè,zè,zhāi,)cè
①<</span>名>旁;旁边。《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出。”《谭嗣同》:“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肃宫庭。”
②<</span>名>水边;岸边。《<</span>诗经>两首?伐檀》:“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兮。”
③<</span>动>歪斜;倾斜。《鸿门宴》:“樊哙~其盾以撞。”
④<</span>动>翻转;翻覆。《促织》:“转~床头,惟思自尽。”《口技》:“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妇梦中咳嗽。”
勒(lè,lei,lēi,)lè
①<</span>名>带嚼子的马笼头。《汉书?胸奴传》:“鞍~一具,马十五匹。”
②<</span>动>约束。《后汉书?马援传》:“廖性宽缓,不能教~子孙。”
③<</span>动>强制。《隋书?食货志》:“于是侨居者各~还本居。”
④<</span>动>率领;带领。《信陵君窃符救赵》:“~兵,下令军中。”
⑤<</span>动>雕刻。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万里,燕然未~归无计。”
⑥<</span>动>勾画。《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形廓者也。”
弩(nǔ,)nǔ
<</span>名>弩弓,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的弓。《赤壁之战》:“强~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趯(tì,)趯 tì 〔趯趯〕跳跃的样子,如“趯趯阜螽。” 趯 yuè 古通“跃”。 笔画数:21;
策cè,)cè
①<</span>名>竹制的马鞭子。《过秦论》:“振长~而御宇内。”《马说》:“执~而临之。”
②<</span>动>鞭打;鞭策。《马说》:“~之不以其道。”《中山狼传》:“~蹇驴,囊图书。”
③<</span>名>竹杖;拐杖。《淮南子?夸父逐日》:“夸父弃其~。”
④<</span>动>拄着(拐杖)。《归去来兮辞》:“~扶老以流憩。”
⑤<</span>名>写字的竹简;书册。也写作“册”。《王冕读书》:“执~映长明灯读之。”
⑥<</span>动>记录;登记。《木兰诗》:“~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⑦<</span>名>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及任免的文书。《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亮为丞相。”
⑧<</span>名>古代政论性文体名;策论。如苏轼的《教战守~》。《海瑞传》:“即伏阙上《平黎~》。”
⑨<</span>名>计策;计谋。《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宁许以负秦曲。”《<</span>指南录>后序》:“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
【策名】指出仕做官。古代出仕做官之人,都要在自己上司的名薄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表明从属。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吾~汉室,死归其正。”
【策士】谋士,指古代在大官或名人门下出谋划策的人。柳宗元《沛国汉原庙铭》:“故曲逆起为~,辅成帝图。”(曲逆:曲逆侯陈平)
【策问】汉以来科举取士,以政治、经济等设问,写在简策上,让应试者分条解答。也称“对策”。《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选补郎吏。”
①<</span>动>抢;夺取。《阿房宫赋》:“剽~其人,倚叠如山。”
②<</span>动>拷打。《南史?柳仲礼传》:“毒~百姓,汙辱妃主。”
③<</span>动>轻轻地拂过或擦过。《过小孤山大孤山》:“有俊鹘抟水禽,~江东南去。”
④<</span>动>梳理。《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也。”
⑤<</span>名>书法称长撇为“掠”。
啄(zhuó,)啄 zhuó 鸟类用嘴叩击并夹住东西:啄食。啄木鸟。鸡啄米。 笔画数:11;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13533434
磔zhé,)zhé
<</span>动>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的肢体。《庄子?盗跖》:“~犬流豕。”【引】<</span>名>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韩非子?内储说上》:“采金之禁,得而辄辜~于市。”
③<</span>象>鸟鸣声。《石钟山记》:“~~云霄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