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放暑假闲在家里,觉得要利用大好时光好好研读一下中国文学,于是让老妈推荐几本。没想到老妈这个整天捧着书读的人其实阅读面不广,推荐来推荐去都是关于美国大学什么的,很没有意思。在她钻进书房开始把她从没看过的中文书找给我时,我顺便抄起一本曾经读到一本的Tender
Is the Night,重头开始读起。
在Hotchkiss一年,成绩起伏最小的就是英语了,四个marking
periods全部拿A。大概是英语课的老师Mr.
Gardner很年轻,给分其实也很大方,而且绝大部分的分值都给了课堂表现,所以就算期末的最后一个全班一起做的project给分很低,总成绩也没有被拉下水。
英语课其实是我最喜欢的课,没有之一。
首先,只要英语过关,基本上没有什么不拿A的理由。英语课的作业除了阅读就是写作,这些都是硬水平,国内就应该掌握的,要不然申请高中都没有底气。一般来说,一天拿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完成阅读作业是足够的,而我也一直把这些阅读作为调节一日紧张校园生活的活动来做,所以从来不觉得累,经常比其他同学要快好几个chapter。读书不能空读;小说还能读快一点,但是散文,特别是涉及宗教哲学的,要细嚼慢咽,都必须拿着笔记下自己的阅读体会或者问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突出表现。
第二,就是要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我觉得这才是中国学生很缺乏的能力。在国内,上语文课时积极举手发言有的时候还是很丢脸的事情,经常要老师点名叫学号才会有人支支吾吾地回答,而在美国,上课如果没有人说话,这不仅代表老师没有调动课堂积极性的能力,而且还说明学生没有好好深入阅读,这样是拿不到高的课堂分的。这一点很多准备把孩子送出国的家长都明白,而大家不太了解的是,如果你太积极也是不可以的。比如说我这个学期的点评卡上,老师就说我有的时候太过心急,抢着发言,而不能耐心聆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也是对课堂没有贡献的表现。所以在课堂上要做到能够积极发言,又尊重其他同学的意见,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三,我上英语课从来没有考虑能不能拿A。英语课很少考试,我们连其他班有的pop
quiz(突击检查)都没有,不懂的词汇也要自己自觉去查,因为老师是不会考你的。我们的分数,除了课堂的表现占绝大多数外,剩下的就是写作了。其实分析文学的写作技巧,我在暑期学校里已经学过,加上被中国应试教育练出来的经典五大段议论文的功底,应付写作完全没有问题。其实在中国的议论文技巧来了美国以后很是受用;除了写文学分析paper,写历史论文时也都是大致一样,有一个thesis(论点),三个paragraph的evidence(论据),然后最后一个段落总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只要你逻辑思路清晰,没有什么语法错误,不需要什么太多华丽的词藻也能轻松拿到A。但是其实写这些paper的目的不是拿A,而是去深入了解平时阅读讨论时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我记得当时在读Scarlet
Letter的时候写了一篇关于森林在美国早期文学里的作用,之后在很多书里都能发现森林的痕迹,而且基本上森林都是代表相同的意象,这对阅读帮助十分之大。
第四,就是你要做到绝对的诚实。写作抄袭万万不可,连有没有完成作业这种事情,也一定不能撒谎。有一个快毕业的男生,是我英语老师的学生。Mr.
Gardner问他关于他毕业论文的事,这个男生说他已经开始写了,有了thesis了,但实际上第二天检查的时候他什么都没写,于是他就这样被记过了。通常情况下,还没上课同学们就会很诚实地说自己读到了第几页,能不能用适当的时间完成昨日的阅读量。这其实不只帮助学生,更帮助老师,因为只有这样老师才会知道他布置的阅读量合不合理。如果阅读量太大,人人都读不完,那课堂效果肯定是十分糟糕的。我记得在考AP的那两个星期,我几乎天天都有考试,所以两个星期没有上英语课也没有做阅读,结果考完之后去上课,居然落下了一百多页。我当时还想要不要告诉老师(当时读的书和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就算不了解书中发生的事情,也能够通过实际经验扯一大段相关的论点),后来想了想还是决定主动告诉他。老师第一句就是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honesty",然后才建议我要加紧阅读。如果是在国内,老师肯定冷不丁地就说你怎么这么懒,为什么其他同学能够完成的作业你又完成不了。就是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大家都很仔细认真地完成每一天的阅读。
第五,我很幸运地被分到了一个只有10个人的小班。说小班是很带误导性的,因为最大的英语班也只有12个人。而我们这10个人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各色人种基本上都齐了,所以什么问题大家都能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讨论,加上Mr.
Gardner很注重每个人有平等的发言权,所以大家气氛很活跃,每次下课时都是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觉得45分钟实在过得太快了。
美国人阅读的习惯很让人佩服。在广州地铁上,年轻人大多都拿着手机在刷微博发短信,从广州飞美国的飞机上大家也都拿着平板电脑看电影电视剧。而在美国地铁上,大部分人都拿着书静静地看,在机场等飞机的时候也都在看书,所以就在我焦头烂额地找wifi的时候,他们都在安安静静地看书,从来不受网络干扰。据我观察,在美国大家都喜欢阅读一些和历史时事有关的书籍,而在中国最畅销的都是些成功学的书,教你怎么快速赚钱,却不提醒你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这样的书大概也很符合国人胃口;毕竟那些房地产大亨,那些中国首富,没有多少个人是正经大学毕业的,而他们在写书的时候也会刻意淡化教育的作用。国内的本科教育的确很有局限性,但是一个人至少是要有一定课堂内的知识,才能好好读懂社会这本书。
英语课上我学到的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说尊重他人,仔细聆听别人的意见,在开口前先想想自己要说的是不是有建设性的内容;还有艾默生梭罗所说的self-reliance,还有简单过生活,都是对我现实生活有极大触动的。Mr.
Gardner也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和他谈话总是能学到很多知识。记得在这个学期最后一次和我的advisor吃饭的时候,他中途走了进来,加入我们的对话,所以我们谈种族问题,谈社会问题,一直谈到差不到要check
in我才回去。
Hotchkiss的英语科应该是最好的,能够成为Mr.
Gardner的学生,成为其他九名优秀学生的同学,实在是很幸运的。不知道国内的语文教育,什么时候也能开始这样感触人,塑造人,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