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是繁忙而又例行的一周,周一和周二是室里研究生论文答辩。对研究生们来说,三年下来这是一个检验的时候,相对于去年我在UTA参加的博士论文答辩,国内的论文答辩的确很隆重。不过今年的答辩于我这个做老师的来说也是很有收获的,因为我的同行们在学生论文答辩中基本都做到了肯定学生的同时又很中肯的提出问题,因此,学生的论文答辩便成了一个很好地交流学术问题和看出不足的时候。因为,在我前面帮几个学生改论文时,我自己已到有一种已经看不出什么问题的“黔驴技穷”的状态,但学生在论文答辩时,同事或外请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特别让我感慨的是我请了一个老前辈,本来是处于尊重请他过来,没想到老先生居然将学生的论文细读后还专门用本子记上和学生讨论的问题,看来与老先生比我需要更认真。自己今年毕业的一共有4个学生,学生进门来的水平应该是相差无几,但在这三年的科研工作中,两个很积极,不难能发现问题,在和老师讨论后还很会及时解决问题,只需要提供条件就可以自我促进的,所以,虽然培养他们花费很大,不过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我从他们的研究中都有收获的喜悦,这个是我在带教学生中感觉十分欣慰的。另外两个,一个是天赋稍逊色一些,很难在研究过程中去深入地想一想,于是总是觉得他的研究结果还应该做一些什么;另外一个属于只要不涉及研究就很聪明,一涉及研究困难就全来了,而且在研究过程中自己还很容易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很难静下心来思考的一个学生。从学生身上能看到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很明确,如何去利用周围的环境来塑造自己很积极,基本上这孩子做什么应该都会成功的。祝福今年毕业的几个孩子!
周三是组里的例会,和学生讨论问题。每每和学生讨论,有一种自己需要学习的紧迫感,有的时候也有些力不从心,还有就是记忆力已经远不如以前,看来从体力和精神上都在走下坡路,正视现实,然后去慢慢克服。
周四一个课题的开题,原本以为自己的思路很清晰,但碰到高手了,主管我这个课题的政府部门负责人是我见到为数不多的比课题负责人还要清晰和有思路的,看来得经常和他沟通,但愿能在这种交流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周五忙着补周一因学生答辩调整的理论课,依然是下午1点半的课,听课的学生不是很多,如果是过去,我可能会很认真的去点名。但经过UTA的听课后,我要自己记住大学的孩子已经成人,他们自己为自己负责,去选择听课还是不听课,不能再象以前一样象高中生一样去管理了。同样,选择实习还是上课,应该也是他们自己的决定,我尽量做到象朋友一样去倾听,不干涉。
这一周和女儿邮件交流得比较多,主要是涉及女儿暑期项目印度签证一事,女儿提交了签证申请后还需要我们做一系列的公证,由于时间仓促,我们在国内做完公证后女儿再在美国办签证可能非常被动,于是改变主意,让女儿先回国在国内做好签证后从国内到印度。一件小事,但因为我们着手比较晚,所以变得急切,看来还是要早做准备。女儿考完系列考试后,又去penn
state
university参加一个数学方面的活动。由于难得交流,我好像连督促女儿好好复习或准备之类的话语都没说,但愿女儿自己能安排好!
这个周六难得暂时可以不考虑工作之事,于是偷闲看了一本书《哈佛两姐妹》,一个可读性很强,借鉴后可操作性应该也很强的一本有意思的书,这本书无论是身为父母或是孩子读后都会受益匪浅的。觉得在孩子的培养上,应该向作者学习规划,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沟通、培养的方式,和孩子互动,同时在孩子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具备给于支持的能力。
周日和先生一起去海珠湿地散步,记得前一次是2012年春节一家三口去的,是在女儿努力备考SAT
2中抽空休闲了一天。那个时候是一个开放式的龙潭公园,很原始、空旷,有那种自然美,给人一种非常放松的感觉。现在改名为海珠湿地的还在试开放阶段,需电话预约免费入园的。一个经过改造后十步一景,美不胜收,的确是“水在脚边流,花在身边开,鸟在树上叫,人在画中行”。不过我在努力回忆过去的景象中,诧异这个短短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建造的近800公顷的湿地公园 ,看来真是人多力量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