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段时间是2013年申请的孩子集中出offer的时候,于是分享了一些朋友孩子的好结果,同时从博友的博客里也纷纷感受到offer雨的喜悦,一向对孩子的教育比较感兴趣,于是浏览博客,看一些以往的孩子和家长写的书籍便成了近一周的主要休闲。
女儿的学校申请也开始愈来愈近了,虽然我们还没有就此交流太多,但我想孩子应该有自己比较明确的想法。女儿学校今年好像有非常多的出乎意料,只能说美国大学申请的确是没有什么定律的,自身的优秀、各种大学申请需要的材料的精心准备再加上一些运气,一个人的申请结果就会很好。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申请结果是否很好,还是要看与孩子相互match的学校是否录取,而不仅仅是看排名,因此在和女儿的交流中,我们的首要工作可能还是先将彼此fit的学校名单找好,尊重孩子的选择,要注意是孩子的追求而不是我们家长的。有一段时间我们对孩子的课外活动有些担心,总觉得没什么规划或是没什么大得能凸显孩子特殊的一面,但最近看博友的一篇文章很有感触——“不去追求所谓的独特,成为普通众生的一个,努力地完善自己,你就是你!”其实,女儿已知道充实地过好她的每一天,对自己负责,关心朋友和亲人,在尽力地做到自己的最好和追求向上,这自然是受教育的意义体现了,不要纠结于十七、八岁的孩子去领略人生百味了。
经常看一个非常令人尊重和敬佩的博友的博客,得知她家孩子今年申学,本来应该进MIT、Stanford,最后录取的是UIUC。的确,这个孩子无论进哪所学校都是优秀的,但看完她对孩子申请过程的分析,心里还是有些小遗憾。由于这孩子目标明确,只选了4所自己喜欢的专业排名较高的学校来申请,我在想如果孩子申学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适当加大学校的数量,可能录取结果会好些,毕竟在这个common
application成为很多学校的选择时,申学的孩子普遍学校申请的数量较多,这样大学给offer时自然就增加了很多变数。
愿女儿一如既往,做到自己的最好,以不变应万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