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贝壳村—白露为霜的日志:美国大学升学作文趣谈
(2012-12-08 11:24: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玉 |
芝加哥大学 :“你是怎么被抓住的?”
题目:你是怎么被抓住地(或者没被抓住)
How did you get caught? (Or not caught, as the case may be.) (U of Chicago, 2009)
白露为霜评点:芝加哥大学是我很喜欢的大学,不是藤校,在许多方面更胜藤校。学风严谨,功底扎实,培养出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它的大学升学作文一向以古怪另类(off beat)出名,2009年的题目就很典型。在开始写之前,首先你要考虑是否应该申请芝大。芝加哥大学喜欢用另类的题目是因为它在吸引不同类型的学生 - 智力型的但又有点不拘一格,敢于剑走偏锋。如果你是这样的学生,你多半做过一些调皮捣蛋,违反规定的事 - 这就是写这个题目的很好素材。我的一个学生写到她暑假夏令营时同几个伙伴违反禁令去另外一个城市去看英国乐队Coldplay的表演,看完后已过了宵禁时间,她们在MIT的一个大厅的沙发上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回的夏令营,没有被抓住。她有没有被芝大录取?那当然。
宾夕法尼亚大学:“自传217页”
题目:你刚刚完成了的300页的自传。请给出第217页。
You have just completed your 300-page autobiography. Please submit Page 217. (UPenn, 2009)
白露为霜评点:宾夕法尼亚大学是常青藤盟校之一,沃顿(Wharton) 商学院更是赫赫有名。这个题目在80年代宾大就开始使用,后来不少其他学校也跟着学。有件未经证实的逸事讲到一个父亲给宾大招生官打电话要求延期,他儿子没法按时完成升学作文因为他正在忙着写300页的自传。当然你并不需要写完300页的自传才能交出第217页。这篇作文的目的是看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什么规划。任何大学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和校友成功,而有雄心有计划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这个题目并不难写,如果你想当导演,第217页可能是写你在奥斯卡奖颁奖仪式上焦急地等待结果;如果你想从政,第217页可能是写到你作为新科参议员视察飓风袭击后的灾区的情景。写什么都可以,你的想象力是唯一的障碍。如果你说我不知道我想做什么(这也常见),那就编一个,没人会找你算账的。最后别忘记提到你在宾大接受的教育在你成功中起到的作用,这样你就给大学一个录取你的好理由。
普林斯顿:“小石记”
题目:用以下引语作为一个起跳点,告诉我们一个帮助你确立价值观或改变你对待世界态度的事件或经验。
Using the quotation below as a jumping off
point, tell us about an event or experience that helped you define
one of your values or changed how you approach the
world.
白露为霜评点:普林斯顿不需要太多介绍,多年来一直在US News & World Report高校排名名列榜首(有些年同哈佛并列)。如果你想知道普林斯顿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从这个题目应该可以看出点端倪 – 有 思想而且执著的人。这首诗到底在说啥,怎样才能起跳?有些人可能有这样的经历,他看到了一件事,读了一本书,有一个哲学问题等等,以后就一直放不下。因为 挥之不去,就变成了他的一个负担,坚硬而冰凉。没有?那你太幸福了,也许你就不该写这个题目。如果有这种经历,你或许能写出一篇很出彩的文章,展示你的思 想的深度和敏锐度。要注意的是重点不在这个事件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后来呢?它是怎样改变了你的,而你又做了些什么呢?
斯坦福大学:“智能活力篇”
题目: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拥有智能活力。回想一下在你智能发展中起到很重要作用的一个想法或经历。
Stanford students possess an intellectual vitality. Reflect on an idea or experience that has been important to you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白露为霜评点:这就是西部名校斯坦福大学令考生闻风丧胆的“智能活力篇”。据说录取官用这篇250字的短文淘汰了大多数他们认为不是斯坦福材料的学生。哪到底什么是“智能活力”
(Intellectual Vitality)?
斯坦福网站是这样解释的:“智能的活力是我们在评估申请者时脑海中一直出现的的主题或想法,总之,我们寻找有脑子的对学习很有激情的学生”。(
In short, we are looking for the thinking student who has a passion
for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