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中的孩子,到底接受中式教育还是西方教育,抑或在这中间找到合适的结合点便日益使人思考。
身为60后的父母,我们是中式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国家一路公费让我们接受了小学直至研究生的教育,所以心存感激,同时也思考这这中式教育利弊。中式教育的主要益处与我可能是:一、中式教育造就的扎实基础。我们当年的高考虽然没有现在的题海战术,但当时的老师都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上总结了一些题目,谈后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传授给我们,结合我们的学习,的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至现在一些需用到数理化知识的地方,我们很快就能灵活运用,而且总感觉这些知识的运用让我们头脑敏锐,尽管已人到中年。二、比较好的中文运用能力。我们的祖先留给了我们很丰富的文学、历史的巨著,约80年代初正是纯文学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我们这代人在那时囫囵吞枣读了很多书,有一定的文学熏陶,相对有比较好的中文运用能力。现在的孩子在这点上应该比我们更加幸运,有更多的好书可读,只是他们面对高考,时间可能比我们那时更紧张,于是读书倒少了一些。但中式教育让我最为困惑的是:1、书读得多,但思维比较禁锢,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思路基本是跟着国外同行在追,比较少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在辅导我的学生时,这种感觉更强烈,本来他们比我年轻,应该更善于思考,但他们擅长的是我们划定范围的考试,一旦需思考,就显出不足来,这点可能与我们的基础教育鼓励思考不足相关;2、对知识追求的兴奋点没有培养出来,我及学生关心的均是结果,忽视了享受获得知识过程的乐趣。我们国外同行在做科研是非常兴奋,的确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而科研和学习,而我们主要是关心结果以及结果带来的乐趣。
对西方教育了解甚少,多是从一些教育的书上看的案例,不具备感性认识。但从女儿这一个多月来在summer
school的学习,稍微有些了解,最大的感觉就是孩子学习的兴趣空前高涨,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在学习上已经有些“乐不思蜀”了。由于孩子选的是两门文科类的课程,我不知在中国教育中较有优势的理科门类的课程教育过程中,美国的教育者是否也能如此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对国外教育的“如鱼得水”迫使我们思考到底这中西教育如何结合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在思考,也与孩子同商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