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阳伽蓝记 景明寺

(2011-07-01 11:17:13)
标签:

杂谈

分类: 古文

景明寺

[原文]

    景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 其寺东西南北,方五百步。前望嵩山、少室,却负帝城,青林垂影,绿水为文。 形胜之地,爽垲独美。山悬堂观,光盛一千馀间。复殿重房,交疏对溜,青台紫 阁,浮道相通,虽外有四时,而内无寒暑。房檐之外,皆是山池,竹松兰芷,垂 列堦墀,含风团露,流香吐馥。至正光年中,太后始造七层浮图一所,去地百仞,是以邢子才碑文云“俯闻激电,旁属奔星”是也。庄饰华丽,侔於永宁。金盘宝铎,焕烂霞表。 

    寺有三池,萑蒲菱藕,水物生焉。或黄甲紫鳞,出没於繁藻,或青凫白雁,浮沈於绿水。<石辇>硙舂簸,皆用水功。 

    伽蓝之妙,最得称首。时世好崇福,四月七日,京师诸像皆来此寺。尚书祠曹录像凡有一千馀躯。至八日,以次入宣阳门,向阊阖宫前受皇帝散花。于时金花映日,宝盖浮云,幡幢若林,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名僧德众,负锡为群;信徒法侣,持花成薮。车骑填咽,繁衍相倾。时有西域胡沙门见此,唱言佛国。至永熙年中,始诏国子祭酒邢子才为寺碑文。 

子才河间人也。志性通敏,风情雅润,下帷覃思,温故知新,文宗学府,跨班、马而孤上;英规胜范,凌许、郭而独高。是以衣冠之士,辐凑其门;怀道之宾,去来满室。升其堂者,若登孔氏之门;沾其赏者,犹听东吴之句。籍甚当时,声驰遐迩。正光中,解褐为世宗挽郎、奉朝请,寻进中书侍郎黄门。子才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靖,虎门业废,后迁国子祭酒,谟训上庠。子才罚惰赏勤,专心劝诱,青领之生,竟怀雅术。洙、泗之风,兹焉复盛。永熙年末,以母老辞,帝不许之。子才恪请恳至,辞泪俱下,帝乃许之,诏以光禄大夫归养私庭,所在之处,给事力五人,岁一朝以备顾问。王侯祖道,若汉朝之送二疏。

暨皇居徙邺,民讼殷繁,前格后诏,自相与夺,法吏疑狱,簿领成山。乃敕子才与散骑常侍温子升撰《麟趾新制》十五篇,省府以之决疑,州郡用为治本。武定中,除骠骑大将军西兖州刺史,为政清静,吏民安之。后徵为中书令。时戎马在郊,朝廷多事,国礼朝仪,咸自子才出。所制诗赋诏策章表碑颂赞记五百篇,皆传於世。邻国钦其模楷,朝野以为美谈也。

[译文]

景明寺是宣武皇帝修建的,建于景明年间,所以就用“景明”这两个字给它命名。它位于宣阳门外一里,在御道的东面。寺院东西南北见方五百步前面与山、少室山遥遥相望,后面则背靠着阳城。青青的树林垂下倒影,碧绿的河水形成美丽的波纹,这风景优美的地方,高朗千燥,独擅其美。寺中殿堂观阁光辉隆盛,像是从山上悬挂下来似的,总共一千多间。佛殿与僧房重重迭迭,刻有花纹的窗子与屋檐瓦两两相对。青色的高台与紫色的楼阁之间,凌空架设着通道交相往来。虽然寺院外部有四季的变化,而寺里面却没有寒冷与暑热的分别。房檐的外面,都是山与池沼。青松、翠竹、兰草、白芷,分布排列在台阶两旁,它们被风吹拂着,身上带着圆圆的露珠,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到孝明帝正光年间,胡太后才在这里造了一座七层宝塔,宝塔距离地面一百。所以邢子才在撰写的碑文上说“在塔上低身弯腰听雷声,在自己身边看流星”,那就是指它的这种高度。宝塔的装饰华丽,与永宁寺塔不相上下。塔上的铜盘与大铜铃在云外焕发出灿烂的光辉。

景明寺有三所池,芦苇、香蒲、菱角、莲藕等水中植物生长在里面。有时龟鳌与鱼儿在水草中出没有时,黑色的野鸭与白色的展鹅在绿水中浮。这里碾米、磨面、舂扬糠,都是利用水力的作用。寺院之奇妙,这里要称为第一。

当时,世上的人喜欢搞盛大的祭祀活动。四月七日这一夭,京城里各个寺院的佛像都运到景明寺来。尚书省祠部曹登录的佛像共有一千多落。到四月八日,这些佛像按照次序进入宣阳门,到阊阖宫门前去接受皇上散花行礼。在这时候,金色的莲花佛座辉映着太阳,悬在佛像上的伞盖就像天上浮的云彩,各种各样的旗帜密密麻麻如同树林一般,焚香所生发出的烟气缭绕,好似弥天大雾。佛教音乐和诵经的声音喧哗得连地都震动了。各种散乐杂技马戏,到处排列相接。有名望有德行的和尚们肩扛禅杖,成群结队,信徒和僧侣们手持的鲜花密集如同丛林。车马的行列堵塞了交通要道,连属不断,互相挤压。当时有位从西域来的和尚见了这般情景,称叹说这里好像就是佛祖出生之地.

到了永熙年间,孝武帝才命令国子监祭酒邢子才撰写寺院的碑文。邢子才是河间郡人,秉性颖悟敏慧,风度雅正温润,他闭门苦读,深思温习旧业,吸收新知。他是文坛宗主,学间的总汇,超出了汉代的班固和司马迁,无人更在他之上。池为英秀、佳胜之人提供立身的规范,凌驾于许与郭泰之上,没有人能像他那样高明。因此,冠服整伤的士人们就像在辐凑在车上一样,都聚集到他的门下,有学有德行的宾客,来来往往,把房间都挤满了。能登上他家的厅堂的,就好像是登孔子的门,获得他的称赏,就如同听了东吴的鲁肃称赞吕蒙一样。邢子才在当时名声显赫,传遍了远远近近。

正光末年,邢子才出仕作官,担任为世宗宣武皇帝牵引灵车的挽郎,又为奉朝请。不久晋升为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子才见闻广博,没有什么事情不了解,军队和国家制订法规法度,全都向他征求意见。自从国家不安宁以来,国子学己经废弛,后来子才升迁国子祭酒,规划、引导国子学的工作。他罚奖勤,一心劝诱,那些青年学子争着去掌握正确的学问。儒家礼乐教化在这里得到复兴。永熙末年,因为母亲年迈请求辞职,孝武帝不允许。子才再恭敬地请求,言辞情意十分恳切,以至都流下了眼泪,孝武帝这才答应了他。孝武帝下诏让他以光禄大夫的官衔回家奉养老母,他所在的地方,给五个仆役,每年上朝一次,以备咨询。才子离京回家的时候,连王侯都前来行,就好像汉朝送疏广、疏受叔侄俩退休时一样。

等到京都迁移到邺城,老百姓的诉讼案件十分繁多,刑法条款前面废除后面又因袭治用,自相矛盾,法官对许多案件捉摸不定、难以判处,记这类案件的文簿堆积成山。于是,皇上就命令邢子才与散骑常侍温于异撰写了《麟趾新制》五篇,中央政府机构用它来判决案件,各州各郡用它来作为理的依据。孝静帝武定年间,任命邢子才为骑大将军,西兖州刺史。子才治理政事注重清静无为,下属官吏与老百姓因而得到安宁。后来,邢子才被征召作了中书令。当时,战争就发生在都城邺外,朝廷多患难变故,这时国家的礼制仪典,都出自邢子才之手。他所撰写的诗、赋、诏、策、章、表、碑、、赞、记,一共有五百篇,都在世上流传。邻国把他作为榜样来钦敬,朝廷和民间都以此作为美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管子 度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