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情感生活 |
丁一凡說:今天看了下面一篇博文,自己也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得罪之處,見諒!
最近朋友推介看國產電視劇。現在祖國經濟繁榮,電視劇里男男女女都十分俊美,穿著時尚,家庭佈置也美侖美煥。可是,每次我都要把音量調到最低,或者索性關掉音箱,無他,太吵!家庭其他成員,不是跟我一起看片的旁人,只覺一片嘈雜吵耳的女人尖叫和怒罵,家人好奇問:"為什麼大陸電視劇里的女人,總是罵罵咧咧,怒氣沖天的?"我只好看字幕解饞,沒字幕的電視劇,對不起,不看。
經常聽見國內的一些家庭婚姻不幸福的女人聲訴著男人的出軌和小三的可惡。可是,這些女人真的有沒有檢討一下自己呢?古訓"不打笑臉人",天天溫柔微笑的女人,好像極少男人忍心拋妻棄子。那種動輒尖叫、怒罵、不滿、苦瓜臉的女人,唉,您送誰,誰都會嫌煩的,難怪男人如燙手山芋,趕緊的,扔!
先不要怪人家歧視,說實話,在香港的公共場合,也很容易分辨出來自大陸的孩子,即使是操流利廣東話的廣州孩子,也能叫人一眼分出,方法很簡單:站沒站相、坐沒坐相,大聲講話,不斷扭動的孩子,肯定來自大陸。
站著的孩子,會不停地跑、跳、亂摸、亂動;坐著的孩子,會不停地扭屁股、跪起來、踩椅子等等,怪相百出。
有次我的一位朋友來港,我陪著去買東西,她乖巧的女兒靜靜地坐在一旁,售貨員看她的打扮不像香港本地人,便推斷她是國外回來的,跟她用英語交談。我的朋友一邊以英語對答,一邊納悶。
我笑說:"她把你當海歸了。售貨員見的各色人等多了,極少遇到來自大陸的遊客,隨行的孩子可以那麼乖巧的,所以推斷你是海外回流的。hoho。"
朋友說,"不知是可悲還是可樂。"
我說,"對大陸人來說是可悲,對你來說,是可喜可賀,說明你教導有方。"不知為什麼,我們號稱文明古國,但我們所受的教育,女人總是歇斯底里、大顛大肺的多,"溫良恭儉讓"的少。說實話,"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字,我也是在香港的圖書館學來的。
電視劇普及教育的意義還是存在的。國產電視劇里的女人,多數是鞭策老公"升官、掙錢",自己也"放棄家庭,努力工作"等等,出發點實在不敢恭維。男人和女人之間,沒有溫潤如玉的簡單美好的愛情,有的是不斷爭執、"不買房就不結婚","事業不成功就不生孩子"諸如此類的謬論。
不要讓兇巴巴的女人,成為社會的主流人物啊!問題是,這個浮躁的社會,喜歡這樣的女人呵:)
來源:一霖博客
一個多月前,我的家庭醫師給我推薦了一位理療師。
剛听說是中國人時,心里閃過一絲顧忌,想起了曾經去過的一家中醫針灸推拿診所。
那次因為落枕脖子難以轉動,同事告訴我邊上就有針灸推拿診所,于是,我瞅個空檔就去了。
診所很小,這沒關系。沒有助理,我不在乎。屋里又冷又暗,我也可以克服。讓我耿耿于懷的是白色的床單上沾有污點塵埃,給我好久沒更換的感覺。而且,也沒有一次性的墊紙。
我對公共場所的清潔度一向比較挑剔,那次出于禮貌,勉為其難的沒有掉頭離開。
整個推拿過程,就听這位中國女醫師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的醫術多麼高超,因為承襲了祖傳的秘訣,同時也不忘數落別的針灸推拿師都是來美後半途出家的半吊子。就連她的房產家產、她的婚姻史,也成了她的炫耀資本。
臨離開時,還被硬塞了一包由她的“祖傳秘方”配制的藥丸,因為是祖傳的,當然就不得外傳告之配方里到底有些什麼東東。烏七八糟的,我哪里敢吃。出了門就直接被我送進垃圾桶了。
雖然是保險公司倒霉白送錢。我還是暗暗在心里罵了聲tnnd!
我當時的保險每年可以cover12次的中醫針灸推拿,而我的落枕也不是一次推拿就能治愈的。不過,我寧可忍受不舒服,也不想再見到她。心里對這位女醫師嗤之以鼻。
難怪,當我的家庭醫師說到理療師的性別和族裔時,我自然就聯想到了經歷過的那一位。
可是,手頭也沒有其他理療師的信息。去網上搜吧,還是不了解。所以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先去敲了這扇門。
進門,診所里干淨暖和,井然有序,給我這個愛清潔又懼寒的人,第一印象就很舒適。走進小房間,床單枕套雪白平整,還鋪著一張厚厚的墊紙,絕對不會發生上一個病人走了,下一個病人接著用的事情。助理小姐是位韓國太太,態度親切可人,照顧得更是周到細致。我躺在床上時,她總不忘在我的膝彎下墊上一個大厚枕頭,再在我身上蓋上一條小毛巾毯,讓我可以躺得溫暖又舒服。
理療師叫Jane,是韓國華僑。當然,這身份應該是她移民來美前的了。
人和人的好感,首先是來自于對對方外觀舉止的認可。Jane長得端莊文氣,衣著得體,笑容淺淺的,有點冰清玉潔樣,卻沒有孤芳自賞的傲氣。冰清玉潔的Jane,按摩的時候,動作就像她輕柔細語的話聲一樣,柔軟又有力道。她一邊給我做治療,一邊也閑聊些女人間的話題,諸如孩子、烹飪、逛街購物等等。這些話題伴隨著各種物理治療,就如無聲的音樂在小屋里回來蕩去,讓我整個人徹底松弛下來。
有一次,我在做手臂和腿力的煆練時,Jane的老公(診所的前台和助理都叫他“老板”)把強度上調了二檔,他征詢我意見時,只听Jane在一邊著急但又柔聲地說︰“上次是3也”。她沒有說“不行”,只是反復地重復上次的強度,語態是溫和,但又是堅持的。他老公只得說,好吧好吧,那就4吧。
我當時就不由地輕聲笑了起來。倒不是笑他們倆口子的神態,我是想到了我自己。如果我是Jane,按我的急性子,一定會脫口而出“不行不行”,或徑自走到機器邊把強度降到4。
我還記得好多年前,我的老板有一次開玩笑說,大陸的女人和台灣的,從說話的語調里就可以分辨其來處。我當時雖然嘴上不服氣,心里還是不得不認同。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坐飛機。我坐過日航、韓航,同是空姐,比起祖國大陸的美女空姐,她們臉上的笑容更明朗生動,說話的語氣和儀態,鎮定自若又溫柔謙恭。這樣的修養,恐怕不僅僅是職業訓練而能練就的。
喜歡Jane還有一個原因,她的神態和氣質很像我初中時的語文老師。
老師是杭州人,有一個很詩意的名字“映荷”。我特別喜歡听她解讀古詩,在那些嚴謹押韻的字里行間,為我們拼貼出悠遠浪漫的各種意念。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當年老師題外感慨說,人生的長途就像行船一樣,也一樣渴望在孤寂中邂逅知己,互述心懷。
好多年前在老師的葬禮上,想到听來的一些老師的身世和坎坷的經歷,我的耳邊一直回響著她念這首小詩的溫婉音調。老師溫甜柔美、從容不迫的笑靨里,其實有著多少對現實的隱忍和克制。老師一輩子都在委屈求全,結果憂郁成疾。當她對我們解讀“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來抒發心曲的時候,她的周圍,和她有著親密關系的人,卻沒人理會她沉重的心事。
女人的柔美是一種儀態和修養,而不應該是委屈求全的柔弱和隱忍。所謂的以柔克剛是一種智慧,一種韌性,一種和風細雨的堅持,一種不經意間的靈氣。既便偶爾率性一下,或者霸道一回,那也是天性賦予女人的韻味。
今天是三八節。祝女同胞們美麗、快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