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应龙《我就是数学》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心得 |
http://img10.360buyimg.com/n0/10621/cb790b83-1e55-48e4-ab97-138b99954ad9.jpg附:原著一例————————讲“圆的认识”。在课前准备环节,我总喜欢借学生的橡皮。以下是教学实录:
师:来,我们收拾一下桌面。桌面上应该有圆规、三角尺、铅笔,还有老师发的一张白纸。请把其他东西收起来,放到抽屉里。
(生纷纷收拾)
师:动作真快!(表扬完了,故意东张西望,先是迟疑,后是欣喜)我看到有同学桌面上还放了橡皮,正好是我想借的。谁愿意把橡皮借给我?
(生慷慨地,把橡皮举得高高的;还有学生要从抽屉里拿出来,老师制止了)
师:(把周围学生的橡皮一块一块地借了过来,并显出非常感谢的神情)我借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猜一猜——
生:你自己写错了,要擦。
生:做魔术。
生:看橡皮是什么形状的。
生:用橡皮拼圆。
师:(一直微笑着,不置可否)我借你们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是为了让你没有橡皮用。(学生们笑了)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生懂事地点点头)
师:这样,这节课我们就约定不用橡皮,好吗?请同学们把橡皮收到抽屉里。我相信大家会守信用的。
(老师把借的橡皮再还掉,学生们把橡皮收到抽屉里,脸上露出会意的微笑)
我为什么要借学生的橡皮呢
“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这是自然的结果。当我们做事情没有依赖的时候,自会多几分慎重。现在的学生很浮躁,缺乏责任心,往往不肯静下心来想好了再动笔,常常是毛手毛脚,一看就动笔,一动笔就错,一错就擦。宁静才能致远,逼学生静心思远,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学生和老师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是“粗心”。其实,学生做错一般都不是因为“粗心”,往往是因为感知、技能和思维的缺陷。恩格斯说:“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画圆就仅仅是画圆吗?其实,画圆是通过画出的圆进一步认识圆,认识圆的特征。不妨再一起分享其后的对应的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会画圆了!会画圆的请举手。(生热情地高举起小手来,跃跃欲试)画圆一般得用圆规,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请大家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边画边想:我们是怎样画圆的?
(生立刻投入地画起来,师巡视并收集学生不圆的和圆的作品。刚展示一幅不圆的作品,学生们便都笑起来。)
华老师的睿智、博学多才、乐学善思、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动着我。它首先不只是一部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书,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人性至上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呈现” 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我在教学中的谜团渐渐释然。这本书与以往枯燥的教学理念不同,它是以案例和感悟为主,从中我们能够感受一些东西。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几点体会:
1.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热爱数学。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而从字里行间更能看出华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从而他也换回了同学对他的爱和信任。
2.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并积极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采取活动的形式。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
(2)采取把知识趣味化的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为了一个简单的导入,苦思几个星期,最终找到小猴滑滑梯这一情景。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3)采取好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他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学习进步了,他写道:“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个别同学他写上:“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该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样,他把作业作为媒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体验,以利于增强自信心。
3. 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是《我就是数学》贯彻的精神,同时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我就是数学》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一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