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山居秋暝》教案

(2020-06-30 22:57:55)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山居秋暝》教案作者:珠弘依依

教学目的

1.品读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诵读课文。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3.对王维思想的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思考:

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王维)

二、走近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浣女,莲动//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1.暝:日落,夜晚。

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3.新:刚刚。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5.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6.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衣服。

7.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知是渔船沿水下行。

8.随意:任凭。

9.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

10.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

11.留:居

诗意:

幽静的山刚刚下过雨,天气像晚来的秋天。

一缕缕明亮的月光从松树枝叶缝隙过,远方若隐若现清泉击石之声。

竹林中不时传来一阵阵喧笑,那是浣衣的女子结伴而归。

溪中的莲叶摇曳,是渔船沿水下行。

春天的芳菲虽已消散,但秋景亦佳,我自可留连山中。

四、初步感知:

1.这是一副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山居:山中的居所。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2.抓住意象

      空山新雨后,          时间 、地点、天气(背景)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景物:月、松、泉、石(主体)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诗人愿望(抒情)

      王孙自可留。

3.发挥想象,联想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请抓住意象极其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范文)

山居秋暝

    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里缓缓游动。

    偶一抬头,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在了枝头。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一些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流向远方。

    溪边。竹林摇响了几声喧笑,月光下,一群长发飘曳的少女提着浣沙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今夜,又有人会被梦中的王子拥进新房。

    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水波荡漾的河心,收网的汉子,驾着满仓沉甸的收成穿过夜色,沿流而返。他们知道,无论何时踏进家门,总有一盏灯将温暖到天明。

    时光如水,春芳消歇;滚滚红尘,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真的好想做一个隐者,从此万念俱寂,醉卧山间,不究世事。惟把这份淡泊,这份纯美,这份幽静而飘渺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最深处。

五、深入鉴赏

1.讨论:

本诗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愿望。尽管这时春芳已歇,为什么诗人还愿意在这里流连?是什么东西吸引着诗人?

    空山如何理解?

    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美在哪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句中蕴含了哪几组对比

    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

相对、对比中,景是和谐的,主要特点:幽清、明净

3.为何先写竹喧再写归浣女,先写莲动再写下渔舟

    景是和谐的,那么人加入又如何呢?下

    景、人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景、人和谐统一。(天人合一)

山村的自然美:

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   

 ——清新、宁静

村民的生活美:

--------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

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民风淳厚。

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淳朴的生活是他的生活理想,他又深受佛道思想影响,所以选择隐居。后人称之为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憩居

4.由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诗人追求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

    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

    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呕见王侯。——王维

六、扩展阅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体现宁静、淡泊的志向,《红尘之上》把诗句送给哪些人?这句话对他们分别有何特殊含义?诗人希望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作者希望他自己以及他的各种朋友都能摆脱世俗、欲念的束缚,建构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和真诚、相知的人际关系。

七、课后思考:

      除了隐居,有无更好的方式?

      隐居是不是逃避?试与屈原比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