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褪尽浮华的人性底色---陈明坚长篇小说《石库门逸事》序

(2021-09-21 10:19:19)

陈明坚长篇小说《石库门逸事》序

褪尽浮华的人性底色---陈明坚长篇小说《石库门逸事》序

褪尽浮华的人性底色

邵天骏

在反映浓郁城市烟火气的一些小说里,体现地方多元性要素总有一种撩人的精彩。那种有着极强画面感的缤纷缭乱,有着原味社会风貌的悄然袒露,有着最终褪尽浮华的人性底色,一帧帧放大的影像在此定格。对于许多小说家而言,挖掘上海的弄堂元素,呈现地域的方言特色,透视社会的发展变化,并将触角巧妙地延伸至经纬交织的时光天地里,其实也是有着很大难度的。然而,作家陈明坚的小说却突破了这样的“羁绊”,完成了一次真正创作意义上的转型与蜕变。他的小说,无形与有形交替出现,委婉与直露纵横交错,模糊与清晰自如转换,人性与情感间或释放,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陈明坚是上海滩上的一位律师,又是烙有地域印记的一位作家,其律师所具有的严谨缜密特点,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创作构思的灵活与大胆。由于是用心去“写”,因而处处彰显出情节发展与叙事铺垫的唯美。这为他的小说带来了别样的阅读韵味!也许,捕捉大都市的缤纷色彩,呈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方特色,直至进行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与小弄堂普通人的某种对比,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出色效果。诚然,这也是他多年来仔细观察社会而收获到的一个最好“礼物”。长篇小说《石库门逸事》的问世,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众望所归”。它既有共性的一面如人性底色的真实再现,也有个性的成色溢出如人性的千姿百态,因而很有看头。

长篇小说《石库门逸事》较好地勾勒出了一幅大都市的年代景象图。各式各样或透着岁月风雨洗礼的痕迹,或随着社会潮流涌动的融入,或戴着面具粉墨登场的人物,小市民、小人物的刻画鲜活分明。《闺蜜》的地域特征基调应用,上海方言赋予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城市风情,小弄堂的家长里短强化了地方色彩,崇明长征农场与上海市区的自然衔接与转换,给人目不暇接之魅。这似乎有意而为之,却将小说的高潮部分不时予以呈现。一个个悬念不断掀开一个个跌宕起伏的“虚无”,其中的酸甜苦辣、命运安排、人生距离,都由此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不知不觉中人们也可能将自己置于其中。

闺蜜,在百度汉语里指的是女性要好、亲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外延又扩大至了男闺蜜一说,这是后话。朱亦敏、刘龙珍、张引娣和施丽娜四人,是非常要好的小姊妹,称之为闺蜜并不为过,因为其居住、读书和插队竟然都十分巧合地在一起。那时候的生活环境,弄堂里一般是多家合住,串门写作业显得很平常,在外玩耍也是没有任何拘束,孩子们的相互接触面因而非常广。尽管这样,插队对于每一个家庭的被动变化仍然是一件大事,因为她们的年龄还是太小了,初中毕业通常只有十六七岁。在家可以有父母照料,在外则一切只能靠自己了。于是,闺蜜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五年的时间,在逝去的光阴里,理想在这里放飞,青春在这里洋溢,想法在这里萌生,生活在这里继续,有欢乐,但更多的是苦涩。然而由于命运的左右摇摆,她们又最终返城回到市区,并进入到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上。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返城、工作、婚恋、高考、下岗、动迁,每个都牵涉到命运的行走轨迹。不管主动与被动,有意与无意,清晰与模糊,自觉与不自觉,所有的个人经历和喜悦、痛苦乃至迷茫,都会在“万花筒”的色彩下被无形中虚拟,或失去本真,或扭曲本真,或缩小本真。返城虽然不那么容易,但工作也往往不是那么如人所愿的。而几乎同时产生的婚恋问题、高考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考验着每个人的社会应变能力。有的人通过了这场“考试”,有的人则在这场“考试”中受伤或无奈地败下阵来。正是整个社会环境在局部中的变化差异,导致了闺蜜之间人生脚步的深浅不一。小说的可看性自此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情节的设置也由此得到了很好烘托。

浮华褪尽,人性底色开始自然显露。这部长篇小说的容量和厚度,把有时是一个模糊的、表面的甚至是浮华的人物形象,透过现象的本质来挖掘其内涵的深度,使之愈发地清晰起来,从而呈现出人性的本真,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人性与情感的汇聚,许多时候并不是一眼可以看到尽头的。三十年后四个小姐妹不同的人生轨迹,婚恋的平淡与曲折,都说明了这个问题。作家的文学功底,在此有了尽情流淌的空间。陈明坚长篇小说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他的平时素材的有心积累,来源于他对社会形形式式人物的细致观察,来源于他以作家和律师的双重眼光来看待人性和情感的释放。从这个意义上着眼,他既是律师中的作家,又是作家中的律师。这为他的长篇小说《石库门逸事》增加了许多有趣的看点,也为他的长篇小说创作增添了可贵的砝码。

首次创作长篇小说,陈明坚的笔端并不生涩,尽管是第一次“下海捉鱼”,却仍然是下笔从容,游刃有余。长篇小说的所有基本要素,如闺蜜之间的几个人物塑造,以及延伸开来的其他人物设计,均是有血有肉,有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对于大环境中的各种小环境营造,也是富含特色,不乏亮点凸显。而在以闺蜜串联起来的整条主线中,距离感的远近,家庭生活的和谐和社会的包容程度,亦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完整体现。矛盾的交替出现、交锋的激烈过程和解决的各种途径,在情节的接连展开中不断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并带来回味的广阔空间,直至欲罢不能。矛盾与悬念的如影随形,待人接物的各有侧重,男女情感的不一而足,被骗和被玩弄的顿生无奈,由此使整部长篇小说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加丰满起来。

同样,小说《深坑》《继母》的场景新意,也有这样的意境酝酿,由此弥漫出的地域现象,成为都市喧嚣与寂静的一个鲜明符号。前者对“套路贷”和“非法集资”丑恶现象的透视一针见血,后者则对两种孝道观念“中国传统孝道”和“美国式‘自顾自’”的异同展开了心灵的对话,其题材之精彩,生活之浓缩,情节之起伏,具有广接地气的鲜明特点。

一切过往的岁月,尤其是落英缤纷或大起大落,总能勾起人们的探寻欲望。细观褪尽浮华的人性底色,更显本真的弥足珍贵。作家陈明坚的这部长篇小说《石库门逸事》,是一次成功的创作尝试,是一次彰显人性的本质书写,也是一次对人生意义的重要拷问。其中的所有美丽与丑陋,皆隐藏于内心的纠结与外在的表现中,有巧合因素也有必然成分。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它告诉人们,在同一条路上行走的人,有可能走着走着就散了,其间又会陆陆续续有新人加入进来,最终还原成一个经过多方演绎的人生大舞台。在这里,作家将石库门取作长篇小说的篇名,自然就有了独特的意味,当人们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后,我想是能够从中充分领悟到内在的丰富含义的。

   

二〇二一年六月三十日于上海

 

(邵天骏,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浦东新区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