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浦东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放歌浦东诗歌作品精选集》即将出版!赵丽宏作序

“纪念浦东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放歌浦东诗歌作品精选集》即将出版!
上海作协副主席
诗意的热土
浦东这四十多年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奇迹。也许可以这么说,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这片热土是地球上变化最大的地方。沧海桑田这样的成语,用来形容浦东的巨变,是恰如其分的。三十多年前,我曾经在浦东住过几年,亲眼目睹了她逐渐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每天在我们的身边悄悄地发生,在不知不觉中,陋屋和荒野消失了,道路被开拓了,新的高楼和园林,突然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人忍不住惊叹:这些惊艳之景,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浦东的巨变,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些成果,是由无数人共同创造的。浦东这片热土,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浦东巨变的历史,也是无数有志之士为之呕心沥血、倾情奉献的历史。浦东的变化,更深层次的变化,其实是人的变化,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思想、观念和行动的变化。这些变化,也许无法像地貌的变化那样一目了然,那是浦东人的创业史和心路历程,展示这样的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我面前的这本《放歌浦东》诗选,就非常生动地为读者做了这样的展示。
这本诗集的作者大多生活在浦东,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从事不同的工作,却一样喜欢用诗来歌唱生活,追寻理想,抒发感情,释放心中的激情和隐秘。在这些作者中,有我熟悉的朋友,更多是我不认识的年轻业余作者。他们的很多诗作,使我产生共鸣。这是同时代人的共鸣,是关注浦东的中国人的共鸣,也是诗人的共鸣。我好奇,为什么浦东吸引这么人用诗来讴歌她?是因为这片经历了沧桑巨变的热土有诗意,让生活在这里,或者访问这里的人都忍不住写诗,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答案其实就在这些诗歌中。这本诗选中的作品,题材和风格呈现丰富多彩的景象,他们在诗中歌唱劳动,歌唱生活,歌唱爱情,歌唱自己的家乡,也追寻历史的足迹,赞叹现时代的创造,感受人间的冷暖,倾听心灵的回声,在这一片濒临江海、城乡交织的辽阔土地上,描绘出生命的万般风韵。
诗人们热爱这座城市,热爱浦东这片热土,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和浦东的发展和变化息息相关。他们的诗中,有惊喜,有困惑,有感叹,有憧憬,有期待,他们的诗句中,有四时变幻的浦东风景,有形形色色的浦东人,诗人们笔下的浦东,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他们用诗人的目光观察着这片热土上每一个细节,并将它们展现在自己的诗行中。他们写浦东,并非只写高楼巨厦,写航站海港,写举世瞩目的城市建设,他们把更多的情感和关照,投给了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形形色色的人:那些叱咤风云的创业者,那些为城市建设汗流浃背的打工者,那些神采飞扬的年轻人,那些无忧无虑的孩童……城市中最重要的风景,其实应该是城市人的表情,是城市人生活的场景。
诗歌是心灵的歌唱,是思想和情感的流动和飞翔。这本诗选中的思考和抒情,不仅歌咏改革开放给浦东带来的巨变,也折射了当代上海人的精神,是城市的心灵跳动的声音。这样的诗选,可以看作是浦东的史诗,也是诗歌走向生活,走向民众的生动佐证。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题目为《诗在人间》,是回答一些对诗歌前景持怀疑态度的人,我在文章中说:
诗在人间。这人间,是乡村,也是城市;这人间,在所有生活着、创造着、憧憬着、梦想着的人们心中,不管他跋涉在荒山大野,还是在繁华都市。这人间不会消亡,只会在岁月的河流中前进、成长、一代又一代轮换更替、展现新鲜的风景。这人间,是诗歌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和土壤。我们生活在人间,所以,不必为诗歌的前景犯愁,上海和中国的诗人,不会在我们这个时代出现断裂。
只要心里存着诗意,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世界,便时时处处有诗的灵感,诗的意象,诗的韵律。而心中的诗意来自何处,那是因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还有对未来的憧憬。
关注着浦东的诗人用他们的创作告诉读者,有诗意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有诗意的人生,是值得期待的人生,有诗意的城市,是让人留恋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