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补拙这句著名而又脍炙人口的成语,原来是出自
宋朝邵雍的错一首诗《弄笔吟》里:“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意思是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成才故事,总是为我们后人所津津乐道。他自幼家境贫困,却非常刻苦勤奋,他不畏世俗和现实的压迫,执着地用他现实的笔伐,写出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不朽的戏剧大作。后人称赞他的剧作为“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而我还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从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故事里,理解了勤奋的价值。和莎士比亚的成才故事一样,许多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名人,他们的成才故事总是能给我们后人带来很多的思考和启迪。
奥地利歌曲之王舒伯特天资聪颖,压制不住的音乐天赋和执着的音乐创作成就了歌曲之王的美名;中国的国画大师齐白石从小刻苦勤奋,对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能持之以恒,终成一代国画大师;东汉末的医学家华佗自小立志医学,对医学难题不断地思索与实践,终成一代医学名家。
还有我要说的就是史蒂芬·霍金,他是在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而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时就身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当时的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英国的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为身患肺炎进行了穿气管的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型的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和人们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的时后则需要请人把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有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但是霍金不会因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弃了对学习的渴望,他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霍金还在1988年4月出版了《时间简史》,目前已经被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如果没有读过这本书,就会被人看不起的。
中国明代的的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间,读过八百多种典籍。在研读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并不一致,而且相互矛盾,他就多方地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甚至只字不识的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于鉴别考证了历代记载的一千多种药物,为它们重新做出了科学结论。
中国的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以科学家竺可桢为事实论据)为了研究气象学,每天总是步行上班,并绕道公园,以便观察动植物的活动情况。不管三伏天还是三九天,总是如此,(几个词语点明了竺可桢为研究气象学,坚持不懈的精神)这对他的研究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个真理!
综观古今中外,曾涌现出无数个令人敬佩的有名人士,他们并非一生下来就掌握某种本领或拥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但是最终,他们却都够得到了人生的馈赠,真是既让人羡慕,又让人感到不解啊!之所以那些名人会如此幸运,并不是因为上天的眷顾,而是因为是他们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那就是真正的勤奋。
单凭我的一面之词,你也许觉得有些难以信服,但是科学反面也曾经向我们表明:勤奋可以反复地刺激人类的脑细胞,并通过这种频繁的刺激把获取的信息储存起来,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地提取出来。而且勤奋还可以提高头脑的灵活性,使人变得更加聪慧灵敏。一些天资较差、智力较低的人,可以通过勤奋和努力化拙为巧、变拙为灵。
除了科学方面的证实以外,生活中能表现“勤能补拙”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曾经有人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这句话用在爱因斯坦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取得伟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的勤奋,是因为他符合时代的要求,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然而,幼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却曾经因为智力发育较慢,经常遭到同龄孩子的嘲笑,而且从来不被老师看好。谁知道当长大后的他却是异常的勤奋,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别人学习时,他在学习,别人玩耍时,他还在学习,甚至别人休息时,他依然在不停地学习、钻研。经过多年的努力,爱因斯坦最终以“相对论”而闻名于世。
再来回忆一下,中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经说过: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自己的奋力苦学。
其实他说的一点也不假。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长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不肯收留他。然而,天资欠缺不但没有使梅兰芳灰心、气馁,反而促使他变得更加勤奋了。他喂鸽子,每天仰望着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水里游的金鱼,寻踪觅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兰芳的眼睛终于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
生活中,并非只有名人的事例才能表现“勤能补拙是良训”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如果你试着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就会发现他们和那些名人一样,同样具有勤奋的精神。多少次,当你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时,他们却在默默的努力着;多少次,当你和朋友闲聊时,他却在静静的思考着;多少次……也许他的天资并不如你,但是往往到了最后,成功者的头衔确属于他。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你自己知道。
要想知道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不光要看他所获得的荣誉和知名度,而要着重了解他在成功之前究竟流过了多少汗、克服了多少困难、花费了多少心血。准确地说就是看他到底有多勤奋。要知道,曾经有过失败的人或许是勤奋的,但最终获得成功的人绝不是懒惰的!
有谁,天生注定就是一个天才?又有谁,天生就是一个蠢才?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一个人是老天决定了他的智商。所以,从每一个人诞生的那一瞬间开始,上天就给予了那个人与别人同样高的智商。可是,为什么有些人得成绩名列前茅,而有些人的成绩名落孙山呢?答案只有两个字:勤奋。
我自己也可以为自己打个比方,之前我曾经长久地自怨自艾,觉得自己生不逢辰。总认为自己今生休矣。于是抱着一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可是现在由于我的心态不同了,我的努力程度超过我以往的几十年,我努力了,我开始奋斗了。我几乎已经把自己的年龄也全忘记了。我过去的一贯的老态龙钟不复存在了。这正说明了我以上所举的诸多范例的所言非虚。咱们这个博客正在咱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在一天那一天地积累。我本人也在一天一天地坚持着。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有崭新的奇迹发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