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诗歌翻译 --基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英译
(2015-03-14 09:41:09)
标签:
语言学方法论构架 |
摘要: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诗歌翻译是一种挑战,译者不是仅仅将文字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学创作。诗歌翻译依赖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译者在翻译时会经历一个意识双重结构,本文在接受美学的视角分析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不同英译本的基础上,得出:由于诗歌的特殊性,在翻译时,译者主体性发挥极为重要,使得译文各异。
关键词:诗歌;翻译;接受美学;译者主体性
一、
二、
三、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诗歌翻译不是机械的将原文转化为译入语,而是需要译者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徐盛桓(2014)指出,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主体首先解读原文,将原文所提到事物还原为物理事件和外部事件,而物理事件就是翻译的起点。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忠实”、“等效”、“对等 ,追求原语到译语理想化的转换。将文学翻译模式归结为:原著 →译者 →译本 ,译者普遍被定位于一个至今还难摆脱的 角色——仆人。(许钧 ,2003 :31 7) 译者要作“仆人 ,要“隐身”,“理想的译者最好能成为一块玻璃 ,透明得让读者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许钧: 2003 : 321 ) ,这样译者才能在译作中不留下任何痕迹地重现原著的精神与风韵。接受美学理论讲读者最为文学作品中的中心地位,考虑读者的感受。马萧(2000)就从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理论上分析了接受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并讨论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的接受性问题。伍小君(2007)等人也通过具体的诗歌对接受美学在诗歌中的作用分析。在翻译活动当中,译者作为原文的读者,第一身份也是读者,译者首先将原文读懂、理解;然后译者才对原文进行翻译,译者翻译的起点是理解,此时对于译文读者而言,译者又变成了作者,译者的双重身份,使得译者的作用极为重要,不同的译者风格与理解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文本,给译文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与理解。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会用文学手段传达更多的信息,。诗歌翻译需要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但是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发挥,不能偏离原意。
三、
关于翻译的原则有严复的“信、达、雅”、还是傅雷的“神似”论、钱鍾书的“化境”说、辜正坤的“三美”: 视象美、音象美和义象美等。本文从许渊冲先生的“意美、音美、形美”,来选取这首诗赵彦春和黄新渠两个不同译本中部分译文进行分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You Are This
World's
By Lin Huiyin
Tr. Zhao Yanchun
I say you are this world's April day
Your giggle lights up wind from all around
Your spirit in the brilliance of spring dances a roundelay
You are the cloud on an early April day
The dusk breathes to the soft of the wind
The stars twinkle an unconscious ray
The drizzle sprinkles the flowers gay
So light, so lithe, you are the bright fay
The floral crown you wear
In your innocent and grave way
You are the full moon night by night
Yellow like a gosling when snow thaws you look
Tender as the greenness of a new sprout you are
How delicate, o hurray
In the light of water your dreamlike white lotus flowers sway
You are the flowers blooming tree after tree
And the swallows on the beam chirping a lay
You are the love, the warmth, and the hope
You are this world's April day
You Are the April of This world
Lin Huiyin
Translated by Huang Xinqu
I think you are the April of this world,
Sure, you are the April of this world.
Your laughter has lit up all the wind,
So gently mingling with the spring.
You are the clouds in early spring,
The dusk wind blows up and down.
And the stars blink now and then,
Fine rain drops down amid the flowers.
So gentle and graceful,
You are crowned with garlands.
So sublime and innocent,
You are a full moon over each evening.
The snow melts,with that light yellow,
You look like the first budding green.
You are the soft joy of white lotus
Rising up in your fancy dreamland.
You’re the blooming flowers over the trees,
You’re a swallow twittering between the beams;
Full of love,full of warm hope,
You are the Spring of this world!
许渊冲认为“意美”就是保持原诗情趣,传达原诗意境。意美的基础是意似,但是又比意似更近一步,意美是三美原则中最基础也是第一位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传达了一种欢乐、喜爱同时又不失惊喜和温暖的色彩。赵译比译整体风格更为欢快,而且词语的选择更为贴切。例如: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此句的翻译赵译采取结合原文既选取了与跳舞相关的词语dance,而且与a roundelay 相搭配,此处给人呈现一种轻快、欢乐的感觉;而黄译用的是mingling with the spring, 仅是一种模糊的描述。再如:细雨点洒在花前。此句的赵译为:The drizzle sprinkles the flowers gay。黄译为:Fine rain drops down amid the flowers.。对比发现此句赵译的翻译准确再现了原文的意境又不是选词巧妙,drizzle比fine rain 更好体现出蒙蒙细雨的感觉,sprinkle是喷洒正好与细雨相对应而drop down则给人一种重重落下的感觉,完全失掉了原诗轻松、欢快的气氛;
许渊冲的“音美”就是保持原诗的神韵,音美是位于第二位的。若原诗的节奏整齐,韵脚分明,那译文也应当尽量达到原文的效果。因为中文和英文有不同韵律,可能不能完全达到一致,在翻译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手法弥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首新体诗在韵脚上并不是非常严格,多押an韵,如:天、变、烟、软、闪、前、严。赵译相对应的采取了押ei韵,读完朗朗上口,清新、欢快跃然纸上同时又与原文意境相结合;而黄译中并没有注意韵脚的结合,此处略逊一筹。
“形”主要是针对诗歌的题材。“形美”是在形似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以及词语的重复使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
首自由诗,原诗歌中诗歌中行数长短不等,共19行,每行4-10个字。赵译在形式上再现了原文的结构。赵译整首诗也是19行,而且每行力求原文在意美、音美的前提下,保持字数、结构类似;而黄译全诗只有16行,而且在句式与结构上都与原文有所出入。
四、结语
接受美学理论在诗歌上的运用,首先要重新审视译者的地位,诗歌译者首先是读者,其次又是译文的作者;其次诗歌的译文需要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但是要受到原诗的制约;一个好的诗歌译者,从译文来角度,自己也是一个诗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促使译文更完美。
参考文献
罗益民,宋欣蓝.
马萧. 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 中国翻译,2000(1)
刘宓庆. 翻译美学导论[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伍小君. 诗歌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
许钧. 翻译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徐盛桓. 意识双重结构下诗歌翻译[J]. 天津外国语大学讲座,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