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般人想要看蜥蜴断尾,莫过于观察家中出现的壁虎们,这些居家小益虫们的尾巴有很高比例是自割后再生的,甚至可以看到没有尾巴的个体,代表它最近才利用断尾求生术逃过死劫。
https://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538344303-2E6D7E8A433DFA56CC73728B8DB97F43/900
拥有短小尾巴的壁虎是断尾自割的绝佳证据。右图个体的尾巴已经有相当程度的再生,但仍然可以看出自割面与再生尾的明显交界(图中物种为截趾虎Gehyra mutilata。林展蔚摄)
小时候喜欢东抓抓西抓抓的生态动物爱好者们应该常有失手,让壁虎断尾的经验,相信所有首次亲眼目睹的人都会对这个神奇的行为感到惊讶并且难以忘怀,毕竟自断肢体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难以想像的。
什么是断尾自割?
动物的肢体断裂现象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见。蜥蜴的断尾求生大概是所有动物中最有名的自割行为了。当隐蔽与逃跑策略失败时,多种蜥蜴会以断尾自割当作最后一条防线,其尾巴在被掠食者攻击时会轻易断开,有时仅仅是轻微碰触,甚至只是受到惊吓,它们也会将尾巴自行切断。那究竟是怎么断的呢?
https://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958728860-1A130BB7E0D054A6CDDA627643B86382/900
一般而言,蜥蜴尾巴受到压迫(通常是掠食者所造成)后会在压迫点前几个脊椎骨附近产生一连串的肌肉收缩,收缩所产生的力量会造成脊椎骨内结构相对脆弱的断面断裂,进而使得尾巴与身体分离,这种椎内断裂是一部分蜥蜴的断尾方式,而另一部分则是椎间断裂,即断尾发生于两节脊椎骨之间。
什么是断尾功能?
尾巴断裂可以让原本被抓住的蜥蜴脱离掠食者的掌握,而断掉后的尾巴则会持续扭动让掠食者分心,增加自割者逃之夭夭的机会。过去很多研究已经显示蜥蜴的断尾求生术是非常有效的防御行为,在与掠食者直接接触时可以有效地增加个体的存活机率。
那断尾可以吃吗?当然可以,断裂后的尾巴不论掠食者或是断尾者都吃!对于掠食者来说,断掉的尾巴毫无疑问是非常好的食物来源,仅管猎物本体已经逃走,它仍然有“尾巴”这个收获。
如果掠食者没有将尾巴吃掉,断尾者当然不会随便浪费它身体的一部分。许多蜥蜴在危机解除后会回过头来把尾巴吃回去,尤其是将脂肪储存在尾巴的种群,吃自己尾巴的比例更高。
断尾之后呢?
断尾之后蜥蜴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刚断裂的尾巴,另一部分是刚失去尾巴的蜥蜴本体。刚断裂的尾巴通常会旋转跳跃不停歇地扭来扭去,努力吸引掠食者的注意。断尾看起来活蹦乱跳,高速而复杂的运动非常容易引起视觉性掠食者的注意,复杂的翻转跳越与位移能择够增加掠食者处理断尾的时间,使得断尾者更容易有机会逃跑。对于蜥蜴本身而言,断尾求生术神奇又有效,但是并非完美无缺。刚失去尾巴且成功逃跑的蜥蜴虽然逃过了死劫,它仍然必须面对断尾后造成的代价。这些代价可以分为生理代价以及运动代价两大类,在生理方面,断尾的蜥蜴首先面对的课题是伤口愈合,接着是尾巴的再生,这两者皆需要耗费许多能量。
除此之外,尾巴是许多蜥蜴储存脂肪的部位,失去尾巴同样代表之前的能量储蓄做了无用工,需要从头做起。这些生理上的能量消耗将会使得用于其他生理功能的能量减少,进而影响蜥蜴的健康情况。
https://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389856061-F47F9F43FE0C3F3436124004E41647A3/900?tp=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