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材解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围绕“学校生活”这个专题,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体会习作的乐趣”。这是统编教材第一次提出习作的概念,第一次正式的习作练习。习作的主题是“猜猜他是谁”,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二年级写话的基础上以比较轻松的状态自然地进人习作练习。教学内容紧扣校园主题,贴近学生真实的校园生活。
教材习作页先以轻松的口吻提出一个游戏活动的建议,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感;在此基础上提出书面表达——选择一个同学来写一写的要求,同时也给了学生自主表达的余地——写几句话或一段话,对长短不做要求。这样的安排既符合三年级起始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又能够较好地消除学生习作起步时存在的紧张心理。
教材习作页的中间以图表的方式,分别从外貌、性格、品质、爱好4个角度提供了介绍同学的范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写。这些提示的角度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介绍时所用的语言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表达特点,能够非常好地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顺着范例所给的思路想下去、想开去。
教材习作页的最后,对本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写出同学最特别、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要求只选择一两点写下来即可,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开头要空两格,旨在提示学生注意写作最基本的格式。写后读给同学听,看能否猜出所写人物,意在用游戏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写后交流分享,降低习作的严肃性,又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完善习作的平台,也是让学生在分享交流中共同提高的过程。
分析习作页后,我觉得教学中不必要刻意强调习作与写话的不同,避免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应引导学生紧扣“猜”这一形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以此促进说、写、评、改,体现单元导语中“体验习作的乐趣”这一核心目标。习作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因为是第一次习作,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学段习作要求——写片段,当堂应该能够大体完成任务,至于最终写成完整的一篇作文,则不宜作拔高要求。
最后的习作评改形式可以多样,以鼓励赞赏为主,让学生获得写作的成就感,体会书面表达的乐趣,树立习作的信心,逐步养成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2.能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单独占格。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路,以猜激趣。
1.热身活动:“猜猜他是谁”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就叫“猜猜他是谁”!看谁猜得又快又准。PPT
(1)身穿黄金甲,头戴紫金冠。手举金箍棒,七十二般变。不甘弼马温,誓做齐天圣。(猜一人物——孙悟空)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猜一人物——哪吒)
(3)他是一只身材魁梧的熊,有着棕红色的皮毛,红色的大鼻子,香肠嘴,为了保护森林家园,与自己的弟弟一起和伐木工光头强展开了斗争。(猜一人物——熊大)
(4)她的鼻梁上总是架着一副近视眼镜,大眼睛透过厚厚的镜片射出时而暴躁时而温柔的目光。她的声音多变,喜欢变着腔调,读各种各样的故事给大家听。(猜一身边的人——刘老师)
2.明确规则
师:看来这个游戏对同学们来说没难度啊。那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做做出题人,你来介绍让大家来猜呢?好,我们来看看游戏规则——
(1)用两三句话介绍一个同学;
(2)注意:不能说他/她的名字,还要让同学们很快、很容易地猜出,越容易让同学猜出越好。
师:思考,你想介绍谁,确定了吗?再想想,你打算怎样介绍TA。想一想,怎样讲述才能既不说出人名,又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猜出你介绍的是谁。
3.生尝试口头表达。
师:刚才说过的同学想一想哪些词句可以做一下修改,能让大家更准确猜出。
明确:人物的特点要抓准,选取人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表达要清楚。
二、借助图例,学写内容
1.观察图例,发现内容的选取角度
师: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哪些特点来介绍呢?看一看教材中的图例是如何介绍同学的。
(1)四段话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位同学?
明确:可以从人物的外貌、性格、品质(或者优缺点)、爱好四方面来选取你要介绍他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
(2)再来看四段话,看看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人物外貌描写非常具体,而其他特点则通过事例表现。
(3)拓展补充。
除了图中列举的四个角度,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同学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
日常习惯、在事件中的表现、特长等
2.尝试书写
(1)提出写作任务
师:请同学们依据自己选择的同学,确定一两个角度,写一写TA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特别深刻?注意,主要用词要尽可能准确,将这一两点写清楚。格式是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要单独占格。写好后,读给同桌听,看他能不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2)学生静心思考、书写,写后,同桌互读互猜。
3.全班交流展示,再玩“猜猜”游戏。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其他同学猜介绍的是对象是谁,并提出修改意见。
评价标准:
对象是班里的同学,不出现名字;
写出了人物的显著特点;
容易被大家猜出来。
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要单独占格。
生读作品,其他学生猜对象,对标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三、借助课文写作智慧,升格作文
师:大家的修改建议很中肯,但是再来读读我们的文字,说说你的感觉。
生反馈。
师:是啊,我们的文字读起来很干巴,好像不那么有美感。别急,课文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可以学来用的写作智慧,看是不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修改的新思路。
结合课文语句。
《大青树下的小学》: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花的学校》: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不懂就要问》: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旧时挨打也值得”。
小结:这里借助活动来介绍人物的特点,有事例,又有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事例让人物的特点更真实,通过写人物在事例中的动作、他特别的语言可以更好突出人物的特点。而加入恰当的修辞后,这样的作文更有看头了。你也快去美化一下自己写的内容吧。
四、学生修改习作,形成终稿,鼓励写“班级群英谱”。
学生依据之前的师生评价建议和补充的写作智慧,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习作细节,运用事例或加入修辞等将人物的特点写清楚,让大家容易猜出来。形成终稿后,工整誊抄下来。
师:生活中,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小伙伴,就会发现他们身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每天用笔记录下某一位同学的精彩瞬间,或是两三天完成一位同学的“猜猜他是谁”短文,最后集结在一起就是一本你自己撰写的“班级群英谱”了。大家都赶快来试试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