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w690/001oOmKBty70hCBxjau9e&690
http://s12/mw690/001oOmKBty70hCDdZzR2b&690
http://s16/mw690/001oOmKBty70hCEVvGL0f&690
http://s13/mw690/001oOmKBty70hCFFDaY0c&690
http://s15/mw690/001oOmKBty70hCGHqH49e&690
http://s1/mw690/001oOmKBty70hCHGSxWf0&690
http://s8/mw690/001oOmKBty70hCJlv7N07&690
http://s12/mw690/001oOmKBty70hCKsX1Ndb&690
http://s12/mw690/001oOmKBty70hCM3Px93b&690
http://s11/mw690/001oOmKBty70hCN9dRU8a&690
http://s8/mw690/001oOmKBty70hCObWhF77&690
http://s2/mw690/001oOmKBty70hCRTVm151&690
西部雅安
李桂朵摄影
西部万里行之骑驴驿站及留言墙
作者:李桂朵
西部万里行,一车走天下。李桂朵一行四人2014年5月整整一个月游览了西部九个省市自治区,中途经樟木口岸出国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纵横二万五千余里。这是一次不平凡的经历,是一次人生的历练,是一次视野的开阔,也是对祖国西部大好河山的欣赏、考察和检阅……。
话说 2014年5月4日,连日阴雨此时已经有些转晴,虽然没有出太阳但也没有下雨,就是阴天的感觉,比较阴凉。我们正驱车来到雅安,在途经一个叫做“二郎山隧道”的地方,不远处要先经过一个峡谷,峡谷旁边有两排民居瓦房,瓦房前面有三五匹骏马,虽说是骏马却又感觉有些瘦骨嶙峋,马未卸鞍,好几家门头上都挂着“骑驴驿站”或“茶马驿站”的招牌,这就是所谓的“骑驴驿站”了。也就是西部骑行者或者驾驶小车游览西部者歇脚或住宿的地方。
“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几乎所有途经此地的西部游客没有不在此停留的,原因是此处有一道风景峡谷,可供游客留影。游客往往到此也想打打牙祭,开开洋荤,实际是土菜。此前大多是在车上吃自己随身带来的各类诸如泡面、面包、饼干、葡萄干、老干妈、豆腐干、矿泉水、可口可乐等等之类的食品。此时很想吃点新鲜口味的野菜,或者各种炒菜。我们吃的是土腊肉炒玉兰片,玉兰片就是晒干的大笋子。同时也给自己带来的保温杯加满热水,以便继续前行。
在外旅行如同人在江湖,有时身不由己,难免不饥肠辘辘。肚子饿了,啥东西都觉得吃起来有味。其实,那些所谓的美味也不过如此,就是因为是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包含着异乡的情感,更觉得有滋有味。好在我们此行备有比较充足的食品,这种感觉不是很明显。于是俺在边用餐的同时,也可以说是边品尝当地美食的同时,眼睛不免东瞧瞧西看看,对周边环境随意浏览了一下,感受了一番西部雅安此地特殊环境、特殊地理位置,特殊气候特点、特殊人文风情,也可以说是对异域风情的一种特殊审美。俺只见这驴友驿站的两边白色墙壁上以及外面的墙上到处密密麻麻地写满着各类来客的留言。客栈老板或店小二也不在乎其将墙壁被弄得脏兮兮了,反而注意保护留言,以此作为天然广告。墙壁上大多写的是“某某到此一游”,当然也有写着来自何处,走向何方,为何而来,有何忧伤,有何难处,与何友同行,与何人相约在何地相遇同行,有何伤感……。望着一群骑行者驴友在峡谷边拍摄照片时的苍白面容,望着道旁那几匹带着辔头,披着破鞍的瘦马,再瞧瞧墙壁两旁的歪七里八,大大小小,横横竖竖,颤颤抖抖的,粗粗细细的文字留言,个中滋味,难以言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为要赶路,没有时间细细品味这环境、这峡谷、这场面、这瓦屋、这骑驴驿站的深意、内涵和情调。也不知道此类留言中是否有古代诗人留下的诸如“马上相逢无纸笔,愿君传语报平安”的眷念亲人之情;诸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怆之感,虽然没有那么恐惧,但的确有因西部之行永远葬身西部再也回不来了的事实,且不说以往有多少,那一次旅行亲眼所见的两起车祸,三部小车被全毁,外地游客其中有八人葬身西部没有返回了;诸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偶逢知己,或者说“亲不亲,故乡人。亲不亲,内地人。”我们与上海的一对夫妇携令爱自驾游西部就在此骑驴驿站相遇,有过一段颇为友好的交谈,后来各自有不同的旅行路线而告别了;诸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旅行在外有时候一杯水很重要,也许就是生命的依托和延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或者“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离情别意本来就是远行者常有的情怀,是否有妻子折断门前柳,登高化作望夫石,这也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还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于那些骑行者来说,走川藏线和青藏线不是几天半月所能够达到的,少说也要月余甚至更多时间,中途如果有点感冒小病就不得了。常言道:“家贫不是贫,路贫愁煞人”。有的一段路无人区竟然数百里荒无人烟,前不着村后不着寨。那些骑行者只得依靠自带帐篷干粮,草地露宿,常遇暴风雪,其困境可想而知。即使是开小车也有时遇到没有加油站,我们从珠穆朗玛峰出来小车油量不足以前行,只得返回一百多公里到白坝加油住宿,次日再行。《说唐》中的名人秦叔宝因执行公务,囊橐已尽,批文未领,盘缠用光,却又得疾病,正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还遇打头风”,如此英雄也有被困遭难落魄卖马的时候,何况普通平常之辈。特别是这几堵墙壁上写下的都是来自四面八方驴友的心灵慰藉和悠悠感伤,其中无疑包含着深深的内涵和辛酸的泪水以及难以言表的情怀……。不管怎样,我觉得他们的留言中虽然缺乏美丽的词句,缺乏华丽的辞藻,缺乏动人的抒情,但无论写下的是什么文字都与古代诗人的诗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正是那样的诗意在不同驴友身上的表现和展示,其中也充满着激情和相互鼓励,寄托着美好的期待、愿望和理想,甚至是一种中华民族那种不屈不挠、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民族精神和骨气的体现。
离开这个驴友驿站,那道峡谷以及峡谷中的滔滔洪流……,那几匹瘦马的身姿,那一群骑行者驴友的打扮,那几栋瓦屋,特别是那几堵墙上布满的驴友密密麻麻的留言形成一道道曲线和韵律在脑海中翻滚,一种西部驴友骑行的感伤,一种异域风情的情调,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怀总也挥之不去……。正因为如此,此行已经过去将近两年,我还时时记得再简单也要写上几句。也可以说是对那次驴友驿站留言墙上所见所感之留言的留言吧!
(2016年3月18日,李桂朵西部万里行纪实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