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观音院过街楼

(2017-01-10 20:19:25)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观音院过街楼作者:任彤

观音院过街楼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儒福里胡同,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胡同把观音院一分为二,过街楼为砖木结构,把东西两院连接在一起。阳面砖额镌有“觉岸”字样,阴面为“金绳”。 二十世纪末,因旧城改造,成为北京市区内最后一个被拆除的过街楼。从开阳桥到菜市口笔直的大道替代了它原本的栖息地。拆除之前,各报纸连篇累牍地进行报导,有的消息曾称它会被移建在古建博物馆。十多年过去了,却没有了任何消息。很多人在其被拆之前,都来拍照。由于光线的原因,人们大多拍摄的是向阳刻有“觉岸”一面的照片。在当时摄影设备尚不够先进的情况下,阴面的“金绳”在逆光中很难将字迹拍摄清楚,我只好借助于水墨写生。

 

http://s15/bmiddle/4ac4f932tba7a070d2c7e&690



据当地居民回忆,该过街楼原应坐落于官菜园上街,此街的一部分后来被划于儒福里范围之内,其中包括过街楼的所在位置。因此上世纪末有些报纸称其为“宣南儒福里过街楼”。过街楼连接的两个院落,解放以来在停止了宗教活动后,曾分别被自新路小学、建工医院宿舍和居民杂院所占用。

年少时无知,因经过这里,记住了匾额上的文字,所以总爱用“觉岸”作为对它的代称。而对“觉岸”的意义却没有深入考察过。一次观看京剧《西厢记》,张生游寺的主要布景是一个月亮门,门额上赫然有“觉岸”二字。我才由此而知“觉岸”可能是佛教用语,并且多见于佛教建筑物。直到这个过街楼被拆除之前,我从《北京日报》上得知了 “观音院过街楼”才是它的真名实姓。

佛教以迷喻海,以觉喻岸。由迷惘而入觉悟的境界谓“觉岸”。李白有句诗“金绳开觉路”(见《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就是引用了离垢国以黄金为绳,界其道侧的佛教传说。看来,以金绳界划出的道路即是引人登临觉岸之路。至于为什么把“觉岸”刻在过街楼的南面,“金绳” 刻在北边,据我看,匾额与第一监狱有关的说法并不可取。说囚犯入狱由北而来是被绳之以法,出狱则自南返回有如回头是岸,此乃后人借过街楼匾额附会之辞。过街楼先于监狱而建(观音院过街楼款识显示其建造年代为清道光十年(1830年)。清宣统元年(1909年)首任法部尚书戴鸿慈在上书请求设立京师模范监狱的几天之后辞世。直至19128月,京师第一监狱才由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建造完成)匾额关乎佛法,无关刑法。传说中观音道场在南海,观音塑像多是面北背南。据说该院原来的确是坐南朝北而建。因其地处城南,对多数京城居民而言,若想前往,必得出城南行。建造者有意在引导朝庙人员由北向南,故北为“金绳”而“觉岸”在南,“觉岸”所指就是目的地观音院,这就应了李白的那句诗,即所谓金绳开了觉路。因此“金绳”才应是过街楼的代称,这是观音院的标志性建筑,形成未登“觉岸”已见“金绳”的效果,

当初过街楼移建的消息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已与街巷寺院所承载的一切一同消磨殆尽。其实,即使移建也不过是个孤零零的破败门楼而已,过街楼无街可过,也就丧失了原本的意义,犹如一个被废弃的零件。移与不移都不要紧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