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少凡的艺术追求不同凡响

(2016-12-07 12:46:11)

《新华书目报》专栏点评金少凡

2016-12-07 周其伦 重庆周其伦

金少凡的艺术追求不同凡响

 

           北京作家金少凡最近给我寄来了两本刊物,一本是河南洛阳的《牡丹》,一本是山东济南的《时代文学》,这是两本我平时很少能够阅读到的文学刊物,在这两本刊物上,我很开心地阅读了作者的两篇作品《1982年的末日阳光》(刊于《时代文学》201611期)和《兄弟》(刊发于《牡丹》201610期)。

我和金少凡结识有点曲折,2015年的一天,报社门卫的保安告诉我,有个操外地口音的人打电话询问我的手机号码,他们没有告知,只是叫少凡留下他了电话。我打过去是一个座机,辗转几次才找到他,一问,他告诉我说,仅仅是知道我在某报社工作,想把自己的作品寄给我看看,这就让我多少有些感动。

  后来我了解到金少凡也供职于北京某媒体,比我小一岁。出版了长篇小说《我还没有西装》、《诗人李晨曦的再婚生活》、《兄弟》、《一树梨花压海棠》、《生死逃亡》和中短篇小说集《拼婚》等著作。这些年发表的中短篇小说散见于《河北文学》、《北京文学》、《天津文学》、《山东文学》、《雨花》、《西湖》、《中华文学选刊》等刊物,还有不少的影视作品如《快乐电信街》、《没有发芽的春天》等问世,文学成就已然是不可小觑。

我一直在心里对他有些歉意,一个年岁已经不小,而且文学水准颇高的作者如此折腾地找我,的确也是人家看得起我的一种表现,刚好这次收到了这两本刊物后,我认真地阅读了他新近发表的《兄弟》和《1982年的末日阳光》两篇小说,恰好可以借助我在《新华书目报》的“文坛素描”专栏对其进行一些粗浅的点评。坦率地讲,我的点评也许对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帮助,但是这至少可以让我心安。

一心要解开六十几年前的一桩秘密,和千方百计要得到一张传说中的存折,构成了小说《兄弟》的故事主线。金波是四兄弟中父亲最不喜欢的一个孩子,幼年时,他的户口曾经被父亲从京城迁回农村老家,然而在40几年的风雨过后,却是他独自将老爸接到家里安度晚年。这样的善举招致了其他兄弟的怀疑,想必金波赡养老爸的最合理的注脚,就是为了独吞存折,于是一场闹剧由此展开,兄弟们想方设法威逼他交出存折。而金波却淡然地心系菜田,牢牢守住六十几年前的那个关乎自己身世的秘密,他朴实而光辉的人生哲学,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人性浮躁的社会里闪现出熠熠的光辉。这篇小说因其很有韵味的质地,还受到《小说选刊》201611期“佳作推荐”。

1982年的末日阳光》却在表达人与人之间相生相依的关系上做足了文章,子英大学毕业之际,利用辅导员侄女的爱慕获取一份好工作。然而事情败露,遭到辅导员的报复,子英和京滨也反目成仇。

几十年之后,退休在即。由于当年的报复,子英档案里缺失了一份证明材料,这将造成他退休后工资大受影响。然而当子英千辛万苦地在一张临终的病床上寻找到了辅导员时,他却放弃了一定要撕开她内心已结痂的疮疤的这次寻找,内心在撕心裂肺的挣扎后,最后只在她脸脸颊上深情地吻了一下。

    我觉得金少凡这两篇小说,在艺术追求上都有不同凡响的踅摸,其中对人性的探寻,对生活的把控拿捏都做得很到位,作品的故事架构中规中矩,很少那种言不由衷的花头,这是我比较看好的。当然,作者还可以在叙述语言上费些心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