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封之旅

(2011-10-06 15:20:04)
标签:

杂谈

十.一长假,我与王斌兄、刘雪枫兄结伴前往古都开封,去探寻这座历史名城,去感受大宋的璀璨文明!

 

从小,在阅读历史小说或历史故事的时候,都会不断地看到“东京”“汴梁”的字眼,也会读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典故,更会在心底里留下“赵匡胤”“岳飞”的名字和身影。开封之于我,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还有那无限的向往和憧憬。多少次,掩卷抱首,轻闭双目,让思绪在时空里穿越,穿越到那辉煌的北宋,穿越到《清明上河图》里的祥和市井。

 

出发前,得知雪枫兄正在受委约,创作有关北宋辉煌历史的百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早年在北大历史系读研的他,精通宋史,在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的讲述中,让我和王斌听的血脉贲张,雀跃不已。于是,我们带着希冀、带着期盼、带着憧憬、带着对历史文明的回归,驱车驶上京--开高速。

 

由于错过了高速公路上的出口,我们进开封城的时候,无奈要穿过老城区,才能到达我们的驻地,而就在这城里穿行的几十分钟里,开封给我留下了第一印象。

 

衰败、残破。道路两旁,建筑杂乱无章,民居和商铺混杂在一起,商家的商品也肆意地摆放在人行道上,倾倒的污水和垃圾,举目皆是;路窄、车多、交通无序。我开着车,要不停地提防随时冒出的行人,随时猛拐出的汽车。整个城市一片灰色的基调。

 

放下行装,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我们前往开封之旅的第一个景点:“山陕甘会所”。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院,院内供奉着关公的神像。信步走到旁院,座落着一个戏台,我站在戏台前,从心里调度着熟悉的戏曲旋律,结果泛起的更多的是样板戏的唱腔,我烦恼地转身又走回到主院。此时,在导游的小黄旗引领下,游人一拨拨的走入,耳边顿时多方位的响起导游的语言介绍,在嘈杂的交响中,我们落荒而出。

 

接着,我们又去了“龙台”,乏善可陈。时至傍晚,我们婉拒了当地朋友的宴请,要求在远近闻名的开封夜市晚膳。

 

车刚在夜市附近千辛万苦地停下,马上就听见远处传来有如闷雷般的人声,一走进夜市,你即刻会被“包围”,被“包围”在人潮里,被“包围”在嘈杂中。摩肩接踵的人流,让你平日习惯的步幅,必须缩减到三分之一;在熙熙攘攘里,叫卖声、广播中的歌声、呼朋唤友的召呼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所有的店家铺面,都是用手推车改建的,上面大多书写有“汴梁第一桶子鸡”“东京第一黄焖鱼”“开封第一灌汤包”之类的广告牌,纵观成千上万的铺面,没看到一家自认第二的。东边,几个赤膊的小伙子,在用硕大的木槌,奋力地打制着花生糕;西边,一个围着白围裙的老汉,熟练地在火炉上翻颠着大勺;前面,两个大妈手上搭着油腻腻的抹布,清洁着杯盘狼藉的桌面;身后,一位姑娘手端两碗馄饨,健步如飞地穿行于餐台和人流的缝隙之间。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地想起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而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幅绝佳的《万民就餐图》。

 

好不容易,我们找到了张空桌,少了一个凳子,刚从邻桌拿过,但见隔壁售货的大妈疾步走来,劈手将凳子拿走,嘴里还用标准的河南话说:不吃俺家的东西,就别坐我俺家的凳子!

 

买了一份牛肚,四十元,特点一个字概括:咸;买了一盘黄焖鱼,二十元,特点三个字:还是咸;买了一盘三鲜馅锅贴,十五元,特点:只有韭菜,另外两鲜不知为何鲜;买了一盘灌汤包,皮厚肉少无汤汁;买了两碗馄饨,汤清皮儿烂咬不到馅。食毕,在这万民同乐的欢乐气氛里,我们悄然而退。

 

第二天,我们到开封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形态,与早年所见到的其它地区的博物馆无异,展品也不多,但文字介绍和那些有限的展品里,会令你深深地叹服北宋的灿烂文明,北宋的辉煌昌盛,北宋诗人的诗词歌赋,北宋学者的学养深厚。通过参观和朋友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开封这座七朝古都,因为黄河的多次决口,现都埋在距地表八米至十三米的地下,形成了地下城摞城的奇观。走在开封的街上,当地的朋友会突然地指着一处说,这底下是某某城门,这底下是某某宫殿,这底下是某某衙门,于是,我们下意识地放轻脚步,深怕惊扰了沉睡在地下的宋朝先民。边走边聊,边走边看,我们信步走到“御街”,朋友指着一处仿古建筑说,那是李师师原来住的地方。我心里又感叹起来,试想:李师师一妓者,却因缘巧合,被皇帝微服临幸,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至今。遥望李师师故居地,心里一个声音:斯人已去,青楼已沉,今人缅怀,再造故居。

 

接着,我们到了“禹王台”,心情豁然开朗。此地环境清幽,植被茂盛,徜徉其间,流连忘返。在雾霭中,我们拾级而上,拜谒为民造福的大禹;在朦胧里,我们信步登上小桥,凭栏远望满园的郁郁葱葱;在林间小路,我们幻想有无先贤也曾在这小路步过;抬眼望去,我们聆听在绿叶掩映的红墙小屋里,有无抚琴者拨响的琴声……

 

临行前,我们又拜访了朱仙镇,这个历史上被称作“四大名镇”的古镇,败落的令人唏嘘。两天的古都之行,让我们感慨良多。听朋友介绍,开封近二.三十年的城市改建中,对古迹的破坏尤烈。一想到这些,我就会在心里痛骂那些在拆迁申请报告上批字的官员,用历史古迹的毁坏来中饱私囊,还有比这更无耻的事吗?而能在黄泛和战乱中幸存下来的民居,真的阻碍了你们从工程回扣中攫取的财富?纵观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历朝历代,无论雄才大略的帝王、昏聩平庸的君主、励精图治的大员、贪腐卑鄙的官吏,谁像现在的官员敢这样漠视历史、敢如此蔑视文明?当你们痛下辣手让那些附着着历史文明的遗迹灰飞烟灭的时候,你们的道德和良心也被你们自己扔到了万劫不复的耻辱粪坑!

 

回望此行,我们悲悯这座千年古都的衰败;我们愤怒这种蔑视历史文明的罪行。想起在开封观看的大型实景演出《东京梦华》,说实话,演出做的很不错,无论舞美、灯光、音效和演出创意设计,都令人叹为观止。我在台上一边观看,一边在想:眼前如此浮华的演出,对比我日间在开封城内看到的衰败,我顿觉滑稽。“梦华”?真的把宋朝的繁华,只能当做今人的梦境?想到看到这台演出的制作费用,主政的当地官员们有无想到,哪怕拿出个零头,去修葺一下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居住的双龙巷,让我们后人,在缅怀他们历史功绩的同时,也能高傲地享受享受文明的传承!须知,脸面固然重要,良心更是需要搏动呀!

 

开封的市民,至今保留着淳朴的民风,哪怕就是问路,他们也都热情详尽告诉你。接待我们的朋友,完全牺牲了自己的假期,尽心尽力地招呼着我们,让我们非常感动。大家相约或是北京再见,或是我们开封重游。其实,在我们的心里,真的很想再度重游,真正地感受那大宋的辉煌,满足我们内心的憧憬。

 

祝福你,我曾经魂牵梦萦古都!为你祈福,我无比向往的东京!再见,仍在梦中的城市!再见,我心中永远的开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