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明说】设立“学霸就餐区”?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设立“学霸就餐区”?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刘文明
最近,成都石室成飞中学设置“学霸餐”一事引发社会热议。当事学校在回应时称,为激励学生,对12月考试中表现优秀进步明显的高中学生给予一顿就餐奖励,并于12月16日中午就餐时设立了“学霸就餐区”。面对外界批评,成都石室成飞中学发布情况说明表示,日常学生就餐并未加以分区,学校对此深感歉疚。(12月18日《中国青年网》)
如果是在教学场景和场所里,以因材施教之名,按照考试成绩排名对学生学习情况类别加以区分,还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就有一些学校做过尝试,以某一门课程为单位,把同一年级的学生按照一次或者几次考试成绩,分成快、慢两个部分,之后采取不同的教学进度和难度,进行区分授课。这种教学创新,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广受学生和家长喜欢。
民以食为天。学生食堂是学生吃饭的地方。这里显然是在教学场所以及教学场景、教学活动之外,与学生考试考分成绩关联度不大。但是,如果人为设置以考试成绩区分的“学霸就餐区”,把“学霸”和“非学霸”的就餐位置加以明确分隔,就等于在吃饭这件事上,把学生活生生地分成了三六九等,对于“学霸们”而言,未必可以起到激励作用,而对于“非学霸”们,感受到的可能更多的是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上进心的打击,以及可能由此产生的潜在的对于学习的“厌烦、抵触情绪”。从这个角度上看,成都石室成飞中学设置“学霸就餐区”一事,确实不妥,走得有点歪,跑得有点偏。好在此事引发热议后,学校能够及道歉、叫停并加以整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教育是良心活,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立德树人的主体。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对学生导向影响巨大,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判断、对学生未来的影响至关重要。
教育是一门学问,教育工作者既要有以生为本、爱生如子的教育情怀,也要有教生有方的正解路径,更要有遵从教育进行规律方法、恪守教育法制意识和观念的教育思维,还要有审慎和敬畏之心,不能有拆盲盒思维,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滥用自己的教育权利,拍脑袋、乱作为,想出一出是一出,想来一招是一招,把学生搞蒙带歪带偏。毕竟,对中小学生来说,最不应该的,是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发生扭曲,产生抵触。
客观地说,在中小学阶段,因为学生的身心并没有完全成熟,尤其需要被抚慰关心和照顾。因此,学校和老师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发乎内心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按照人本理念和三全育人要求,像对待自己孩子、自家亲人一样,通过学校教育和老师努力,少点功利主义,少以“成绩”论英雄,少一些厚此薄彼,尽量多给全体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成长环境,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学校是一片成长的乐土,充满关爱的家园,在这里不论成绩好坏,不分男女性别,都能被温情以待,都可以自由、健康、愉悦地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