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明说】“扔资料”“喊楼”的高三毕业季为何这样火?

“扔资料”“喊楼”的高三毕业季为何这样火?
刘文明
又是一年高考在即,高三学子整装待发,摩拳擦掌,准备奔赴考场,接受人生一次重要挑战。这边厢,考生们在认真备考,那边厢,有些考生们考前五花八门的喊楼、撕模拟试卷、扔复习资料的视频已经出现在新闻中,悄悄登上了热搜。(6月5日《搜狐新闻》)
根据网上公布的视频资料,有的学校由老师甚至校长亲自组织,锣鼓喧天,彩旗招展,让高一高二的同学一起参与,喊楼、唱歌、点灯,为高三学子打气、加油,现场气氛热烈感人。但是也有的学校和老师视之如洪水猛兽,明确发文禁止,还草木皆兵般要求班主任跟班到宿舍现场蹲守严禁。甚至还有学校发通知警告学生,高考结束离校前,凡往楼下扔纸屑等杂物的,一律扣发毕业证。
同样是面对高三毕业生的差不多同样行为,但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学校持开放包容态度,积极因势引导组织,引爆学子情感燃点,让活动拉满了健康、有序、向上的仪式感。有的则坚决持反对禁止态度,简单粗暴地印发一纸命令,甚至还不惜动用行政手段,组织人员围追堵截。
一般而言,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毕业生,年龄大约都在18岁上下,刚好处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阶段的分水岭。这个阶段的青年人,自我意识觉醒尤其明显,个人表现欲、表达主见的愿望异常强烈,加之血气方刚,精力充沛,一旦找到某个值得纪念和高兴的由头,便会不由自主且丝毫不加掩饰地表达,宣泄自己丰富情绪。
学习是件苦差事,高中阶段的学习更是尤其辛苦。正是基于这样的主客观原因和现实情况,在复习迎考万事具备、即将准备走进高考考场、踌躇满志地踏向新的人生旅程之前,成群结队的住校高三学生,把用过的复习资料、做过的模拟试卷,以“扔”“撕”的独特方式进行清理,借此宣泄告别高强压力的高中生活,似乎已经成了标配的爆款动作。
从环保和安全的角度看,学校明令禁止自然有学校的道理。不过,在青春洋溢、激情澎湃的毕业季高三学生面前,用刻板说辞、印发文件禁令、组织班主任看管等方式,来“围堵”学生,确实显得既不合时宜,也不近人情,实际效果也会事倍功半。
亲其生方可让学生信师道、信师教。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诀窍是亲近和共情。学校和老师要在深入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形成情感共同体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教育引导。当学校和老师真正与学生走近,深刻了解毕业季高三学生的现实心理状况,真正get到了学生的诉求点和爽点,就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理解、欣赏和助力圆梦的思维方式,通过精心的设计谋划,在安全功课做足的前提下,组织一次声势浩大的集体心理疏导活动,把压力感释放、同窗情珍惜、离别情营造、家国情教育完美嵌合在一起,让满满仪式感变得温情难忘而赋于寓教于乐的教义。
有一种珍贵青春叫“高考季学子”,有一种集体快乐叫毕业“喊楼”,有一种心理宣泄叫做集体“扔撕复习资料”,有一种温情祝福叫齐声大喊“师兄师姐好运、加油”,有一种怦然心动叫做“我们长大了、要离开母校啦”。面对这一群人,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感悟他们、以生为本,做好服务和教育,才是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有情有义、有滋有味老师的应有之功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