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有你一起战斗的激情日子
(2023-01-04 14:54:36)感谢有你一起战斗的激情日子
刘文明
抗疫胜利后,海宾处长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我写一篇抗疫征文。我答应了他,但是没有着急动笔,而是借此机会,按照时间顺序,以我自己的视角和抗疫经历,回忆工作点滴,试图在整理一份抗疫日记的基础上,再写出征文。
这份日记,力图全景展示抗疫工作环节,讲述抗疫故事,为学校的战疫历程留下一份番职普通员工和一支战疫团队书写的历史资料底稿,以点带面,展示番职人的精气神。这一写,断断续续,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最终,一份34页、2.4万字、44组图片的流水账式日记写成了。
虽然只是平淡无奇地叙述,没有章法,也没有文采,更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写好之后的轻松和快意,还是在我完成最后一次修改后,袭上心来。这份喜悦,在那一时刻,特别想与人分享。于是,忍不住把日记图文,分享给了团队中的几个“战友”。
战友们也颇配合给力,纷纷点赞,给与好评。我知道,他们的点赞,为大番职的所有人,为番职人战疫中经历的所有事。
伍晓敏老师是现代物流学院辅导员,也是西五战疫中自始至终战斗到底的唯一女将。在我的日记里,好几处都记录了她。1月1日那天晚上20:55,我把日记分享给她一个小时后,她回信写道:
“太棒了!刘老师这篇日记我要收藏!从头到尾都看完之后,那些天的点点滴滴也都跟着涌现出来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感谢自己曾经的参与和坚持。这是一份值得永远珍藏的记忆!更感谢刘老师那些天的率先垂范和鼓舞打气,中途有一两次我因为极热和极寒的天气原因曾经想过当‘逃兵’,但每每看到您和其他‘战友’们一直在默默地付出,我告诫自己:不要让自己后悔。现在我可以很宽慰、很自豪地拍着胸脯对自己说:你可真的太棒了。”
“是的!”我也回应说,“晓敏,你可真的太棒了!”
晓敏老师立即回我一句:“向永远用心用情、善良热忱的刘老师学习!”
绎茵老师是艺术学院辅导员。她是我在西三楼工作的最原始战友,是四层的层长。日记里她也是主角之一。元旦那天21:22,当她读完我写的日记后,绎茵老师立即反馈道:
“刘老师真是太棒了!独一无二的回忆,非常珍贵,非常感谢您!西3学子的几个夜晚有您的守护,安全感爆棚。很幸运西3有您的带领,我们各项工作有序顺利开展。那段日子也体会到参加一线抗疫人员的压力,非常不容易。在您的带领下,我们扛过去了!这篇日记我要好好收藏,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难忘的经历。”
绎茵老师说得很客气。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因为我们团队的守护,西三学生安全感满满。我想,这是绎茵老师对于我们这个西三团队、对我们自己的鼓励。
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李娜娜老师,也和绎茵一样,一开始就是在西三楼任层长,她负责的是五层。但是娜娜老师因为家在封控区,无法返校工作。为此,她很着急苦恼。我倒是安慰她说,不着急,别焦虑。请只管在线上工作、按照要求执行即可,线下现场,有我们在,一起协同,照样可以完美完成你那一层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22:12,当她看完抗疫日记时,立即回复了长长的一段话:
“认真地看了一遍刘老师的抗疫日记。感受三点颇深:一是感动刘老师夫妇的同心抗疫,情比金坚,手动点赞!二是感谢抗疫非常时期番职人的用心付出,师生的双向奔赴太比芯啦!三是感叹刘处的处处留心,事事有情,勇战一线。再次赞赞赞。我也十分感谢刘老师一直宽慰开导鼓励我坚守线上,做好安抚学生。”
易丽敏老师也是信工学院辅导员。她加入西五工作团队时间不长。是从12月1日后开始的。但是,在我的日记里,写了她不少几处故事。当她在元旦那天23:41看到我分享给她的日记后,留言道:
“细细品读了刘老师的文章,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刘老师对学校和学生浓厚的爱。朴实而真诚的文字,看到了刘老师对生命和细节的敬畏!丽敏叹服!您是胸中有大爱、手上有方法、脚下有力量的可敬、可爱之人!向您致敬和学习!”
校团委作为党委学工部的组成部门,冲锋在前,勇敢承担了这一回战疫的大量台前幕后工作。缪志波书记在战疫情期间,先后负责楼层长工作和西区总协调调度工作,到了西二最紧张的时候,紧急调任西二前线副指挥长,负责学生相关工作。他和我有不少交集,我的抗疫日记中,也有好几处记录到他。
1月3日晚,志波书记在看完日记后留言:“我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了整整三遍。满满的都是感动。您这个日记不仅仅是写给自己的,更重要的是给我们那么多参加战斗的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记忆。虽然时间也没过去多久,但有些细节已经模糊了。看了您的文章,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一下全都回来了。这篇文字我会收藏起来。特别向您致敬!”
“谢谢你鼓励!”我回应他的深情,他的鼓励。在学生工作线,我一向佩服志波的工作状态和精神,也很欣赏他的才华。
“刘老师,我真没有夸张,刚刚坐在沙发上看了三遍。‘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在我读来,这篇日记背后就是这个意思。”缪志波动情地说。
说老实话,志波读懂了我的本义,我就是想表达,大番职人是特别有精神的。
一灵老师也是信工学院辅导员,抗疫日记中,记录了一段她和她学生的故事。1月4日,一灵老师在读完日记后留言:
“哇,刘老师将‘战’疫的故事记了下来,看到刘老师和其他老师做了好多工作,点点滴滴都是辛劳和感人瞬间。我的故事微不足道,是刘老师的温暖付出点亮了我的故事。谢谢认真负责、办事高效又细腻温暖的刘老师,有幸和您一同西5‘战’疫,我会牢牢记住这段难得的经历!”
珠宝学院的孟子渊老师,很早我就认识。也因为我与珠宝学院有着特殊的渊源,所以对于子渊老师就格外关注。老实说,他作为专任教师,参与这项工作,本身已经让我佩服有加。我到西五工作后,无论是我自己亲眼所见,还是同志们的反馈评价,都如出一辙的好。有的说他工作有思路、爱思考,有的说他敢担当、很靠谱,做事让人放心。
他是1月6日读到我发给他的日记的。因为日记里也有他的一段故事。午间,他发回反馈说:“仔细了拜读刘老师的文章,内容翔实,实事求是。把抗疫的困难艰辛与感动都浓缩在字里行间。确实是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前前后后,读过日记的同事,差不多有10人。现代物流学院占挺副书记、信息工程学院坤泉书记、职业教育研究院赵锋副院长、教务处良杰副处长,智能制造学院辅导员丁镇裕、财经学院辅导丁伟、珠宝学院辅导员刘赪秀、宣传部李海楠等老师,他们也都认为此战“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充满“满满的感动”,有的也夸赞地说“要收藏这份日记。”
“感谢有你!感谢有你一起战斗的激情日子!”差不多每一次,我都用这句话,表达我对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战疫的致敬和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