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与“小学化”你真的了解吗?
标签:
教育幼儿教育、园长、学前 |
分类: 原创文章 |
http://s2/mw690/002ogCWXzy7kknsIqYh81&690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转折期。其实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在为上小学做“集体学习”的准备工作,所以真正的幼小衔接从孩子一入园就开始了。
那“幼小衔接”和“小学化”有什么区别?
“小学化”一词来源于2012年教育部依据儿童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主要目的就是告诉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什么是正确的教学期望。
现在,大家都在反对学前教育“小学化”,但是你真的明白什么是“小学化”吗?有人一听早期阅读就说成“小学化”。一说孩子背几首古诗就说“小学化”至于让幼儿认识一些汉字更叫“小学化”。反正只要是小学有的内容都不能让孩子接触,这样推论下去,儿童连数字也不能认识了,因为小学数学也学“1、2、3、4……”教起的啊?如果以教什么来区分小学化和幼儿化,强制割裂知识衔接,这岂不是加剧幼小断层吗?其结果就是让儿童更加难以适应,还谈什么“兴趣培养”、“全面发展”和“平稳衔接”呢?
大部分人只听说过“小学化”这个词,对它的理解非常片面。我查阅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篇没有发现禁止学龄前儿童认知汉字的要求,全都是强调了阅读对于儿童的重要性,识字是阅读的必要手段。要想儿童自主阅读必须尽快识字。
阅读习惯培养和教育部建议:
http://s10/mw690/002ogCWXzy7kknmvxDr99&690
阅读能力培养和教育部建议:
http://s13/mw690/002ogCWXzy7kkno58jG5c&690
儿童对于汉字的认知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培养儿童对常见标识和生活常规的阅读认知,也就是说儿童认知广告牌匾、食品包装,指示牌等都不属于小学化,儿童认读韵律感强的启蒙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也不属于小学化。
我们反对早期教育小学化,是指不能用小学教育模式来组织幼儿教育,不能违背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这与国务院和国家教委颁发的两个“法规”完全一致。法规原文明确指出:
什么是真正的小学化?真正的小学化是指从教育形式、行为规范、生活制度、环境创设、教育方法、考察手段等与小学一样雷同或者干脆提前学习小学教材才是真正的小学化。因为小学的教学手段对儿童专注力、理解力、执行规则能力等要求较高,不适于学前儿童,而提前学习小学教材会让儿童失去新鲜感和养成不良学习态度。
小学教育模式的特点是什么呢?
1、专业的分科教学;
2、严格的编班教学;
3、强制性课后作业;
4、学校对知识落实提高有量化要求;
5、知识难度递进性和系统性;
6、对课纲规定内容有强制性记忆要求;
7、课堂教学偏重理解性;
8、实行严格考试、测验、升留级制度;
所以如果学前教育也照此模式来套,那才是不折不扣的小学化!幼儿园如强调教材中心、系统教学、统一要求、考察考试、所学内容系统性、知识逻辑性、理解性比重大那才是真正的小学化。
我们要坚决反对早期教育小学化,尤其是反对违背学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方法等。但我们也反对一切束缚和限制儿童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的因素。我们要创造出完全符合儿童生理特点又同时为基础教育打下良好根基的新早教理论体系,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平稳衔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