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口气(气不成圆运动,则病易生)
(2014-04-20 07:59:41)
标签:
健康 |
分类: 中医养生 |
有些病人被西医诊断为“心肌缺血”,临床表现大多为倦怠、乏力,动则心慌、胸闷、上气不接下气,病人大多形体稍胖,化验检查结果提示:血脂偏高、血液黏稠度增高。他们接受西医为主的治疗多年后,反而觉得少气,胸部闷痛,心前区偶感刺痛,睡眠差;但是服用血府逐瘀汤,改善局部的瘀血症状(还原观),再服升陷汤,改善全身的气虚状态(整体观),这样,气行则血行,多年痼疾很快消失,后偶感不适,大都以此法加减而愈。
此类病例,西医认为是心脏的问题,治疗多从局部考虑。中医也言“心”,但更重视气。正如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晚学盲言》中所说,“中国人言心,每指其整体,而颇不重视其部分。部分从整体生,不明其整体,即无法了解其部分。这是中国人观念”,“用一‘气’字,即指其生命总体之综合存在”;“中国医学则重在躯体中之一气。生命终了称断气。此一‘气’字,西方医学所不论,今国人亦称之曰不科学。实则天有阴阳四时之气,地有山川陆海之气,身家国天下,亦各有其气。有生气,有死气,盛衰兴亡,莫不有其气。上下四方,古今中外,通为一气。中国此一‘气’字所指,今姑称之曰能世界,以别于质世界”。
中医讲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在人体的运动形式为圆运动。这跟现代医学所说的血液循环很相似。只是现代医学视心为血液循环的中心,而中医是讲无形的气,圆运动中引一个中气的概念。
从八卦图来看,肝配东方木、肺配西方金、心配南方火、肾配北方水、四方称之为四维。脾胃配中央土,为中气所主,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这是中医的生理。中医的病理,只是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而已。中医的医理,只是运动轴的旋转来运动轮的升降,及运动轮的升降,来运动轴的旋转而已,由轮而轴,是为先天,由轴而轮,是为后天。易经八卦图所揭示先天后天的生理运动、病理医理,都在其间矣。由中气起,中气左旋则木火左升,中气右转则金水右降。转者由上而下,旋者由下而上。中气如轴,四维如轮。木火左升,必右降以交金水;金水右降,必左升以交木火。以成其圆运动。中医圆运动是整个不可分割的,是圆的,是活的,不是死的。运动圆为生理,运动不圆为病理,运动不圆用药以恢复其圆为医理。中气旋转于中央,四气升降于四维。运动常圆,人身即得健康。运动不圆而反常则为病。惟中气健旺之人,自己本身运动能圆,故不易受外面大气变化不圆的影响而不易生病。
仍如上述心肌缺血的例子,现代医学从解剖得知血液循环之中心在心脏,所以在临床上,西医认为血液循环的疾病是心脏的问题,仅从微观考虑问题,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而中医圆运动的中心在于脾升胃降,在于后天脾胃不断化生的中气来斡旋,中气健旺,则全身气机运动得圆,病则不易生。所以,中医是从人体整体功能上来分析疾病。如果西医能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考虑血液循环方面的疾病,从宏观上的整体去认识疾病,治疗也许更完善。中医,在细节方面,远远不如西医,它没有解剖分析的观点,但是,它首先建立起了一个整体的观点,这是一个正确的观点。所以,到最后,有多年经验的中西医都有一个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