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气虚体质日常饮食方

(2012-11-24 22:53:59)
标签:

气虚食疗

健康

分类: 中医养生

气虚体质日常饮食方

 

一、人参莲肉汤

原料:高丽参10克,莲子10克,冰糖30克。

制作方法:

(1)将高丽参、莲子(去芯)放在碗内,加清水适量发泡;

(2)再加入冰糖,再将碗置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

食疗功效:

莲子具有强心安神、滋养补虚、止遗涩精等功效,高丽参具有大补元气、滋补强壮、生津止渴、宁神益智等功效,此款补益保健汤,适用于心气不足之心悸等症状,食用时,渴汤,吃莲肉即可。

二、黄芪龙眼童子鸡

原料:公童子鸡1只,黄芪3~6克,龙眼50克,姜、醋、香油、酱油、盐、味精、水淀粉、料酒、植物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将鸡处理干净后,放入沸水锅中煮至七成熟时捞出(鸡汤留用),剁成块;

(2)姜洗净,切末;

(3)炒锅放于火上烧热,倒入植物油烧至五成热,下入姜末稍煸,放入料酒、酱油,倒入适量鸡汤。

(4)待鸡汤烧开,将鸡块、黄芪、龙眼等下锅,烧开,改用小火慢煨;

(5)待鸡块烧烂,放入味精,勾入少许水淀粉,淋入醋、香油,调匀即可。

食疗功效:

黄芪味甘、性微温,是重要的补气药,有补气、养血、益中、健脾的功效,龙眼味甘、性温,具有益气养血、开胃益脾、安神益智的作用;童子鸡具有益五脏、补虚亏、健脾胃、强筋骨、活血脉、调月经和止白带等功效。适用于贫血、阳痿、早泄、心悸、失眠梦多、月经不调、肾阴虚腰痛等症。

三、玉米粒糯米粥

原料:玉米粒80克,糯米、红糖各40克。

制作方法:

(1)将玉米粒和糯米,洗净,放入清水浸泡2个小时;

(2)将泡好的玉米粒、糯米入锅加清水熬煮成粥;

(3)待糯米熟烂后,加入赤砂糖再煮5分钟即成。

食疗功效:由于玉米、糯米和红砂糖中均含有抗氧化剂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此粥具有补气养血、强身健体的功效。

四、党参炖牛腩

原料:党参50克,牛腩100克,枣(干)50克,姜5克,盐3克。

制作方法:

(1)将党参洗净、红枣洗净去核;

(2)牛腩切均匀块洗净,用沸水烫后待用;

(3)将党参、红枣、牛腩、老姜片,放入炖锅,加足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约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食疗功效:

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大枣具有软化血管,安心宁神等作用;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之功效。

 

五、鹌鹑粳米粥

原料:鹌鹑500克,粳米150克,葱、姜各20克,料酒、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

(1)将葱、姜洗净后切末;

(2)鹌鹑处理干干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去血污,捞出控去水分,放入碗中,加葱姜末、料酒和食盐搅拌均匀,放入蒸锅中蒸熟,取出去骨留肉备用;

(3)锅中加适量清水,倒入洗净的粳米,开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熬煮成粥;

(4)将鹌鹑肉倒入锅中,继续熬煮至米粥黏稠即可出锅。

食疗功效:

鹌鹑味甘性平,入大肠、心、肝、脾、肺、肾经,素有“动物人参”的美誉,可用于治疗肾炎浮肿、体虚乏力、贫血头晕、动脉硬化等疾病。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适宜慢性肾炎水肿、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者食用。这款粥用于补肾壮腰、补虚养身。

六、什锦麦胚饼

原料:麦胚粉100克,白糖20克,葡萄干20克,龙眼肉10克,花生仁(生)10克,大枣10枚。

制作方法:

(1)将葡萄干洗净,与龙眼肉一起切碎。

(2)花生仁炒熟,研碎成末;

(3)大枣洗净去核,切碎末;

(4)将麦胚粉用开水稍烫一下,加入葡萄干、花生仁、大枣碎,放入白糖,揉合均匀,擀成薄饼,放入饼铛,烙熟即可。

食疗功效:此饼具有益气、养血、安神、提神的功效,经常适量食用,对气虚体质者有益处。

【小贴士】

当气虚体质与痰湿、血瘀体质相兼时,要与祛湿化瘀食物同用,由于补气的食物容易壅滞气机,因此,补气的食物常佐以行气之品。

 

七、枸杞猪肾汤

原料:猪肾2个,枸杞30克,熟地黄10克,姜5克,盐适量。

制作方法:

(1)姜洗净切片,猪肾洗净切成片备用;

(2)锅洗净,倒入猪肾片和姜片,翻炒片刻,盛出备用;

(3)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枸杞和熟地黄,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1个小时;

(4)将猪肾片放入锅中,继续煮10分钟,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食疗功效:

枸杞不仅是养肝明目的优质食材,还是扶正固本、益气安神、生精补髓、滋阴补肾、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食疗佳品,陶弘景曾经说过“(枸杞)补益精气,强盛阴道”。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是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良药。这款汤有助于缓解肾气亏虚,改善气虚朋友出现的头晕失眠、腰膝酸软症状。

八、八宝饭

原料:莲子、龙眼、红枣、葡萄干、樱桃各15克,花生10克,白芝麻10克,芡实10克,糯米500克,猪油、水淀粉、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1)莲子和花生分别洗净、泡发,放入锅中煮熟,捞出沥去水分;

(2)红枣洗净去核,樱桃、龙眼、葡萄干、芡实、白芝麻洗净;

(3)糯米洗净,倒入清水中浸泡2个小时捞出,然后放入蒸锅中蒸熟,取出来加适量猪油、白糖和开水搅拌均匀备用;

(4)准备一个干净的盆,将莲子、花生、红枣、龙眼、樱桃、葡萄干、芡实和芝麻铺在盆底,然后把蒸好的糯米平铺在上面,放入锅中蒸熟,扣在大盘子里;

(5)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后放入适量白糖,用水淀粉勾芡后放适量猪油搅拌均匀;

(6)将做好的调味汁浇上盘中的饭上即可。

食疗功效:

这款八宝饭中所选择的食材大多具有补气的作用,各种食材又兼有补脾、养胃、养血等不同的功效,香喷喷的八宝饭特别适合气虚体质的人,用来滋养身体,改善体质。

九、黄精烧鸡

原料:鸡1000克,黄精30克,党参15克,山药(干)20克,姜10克,大葱15克,盐5克,椒粉2克,料酒10克,味精2克,猪油(炼制)20克。

制作方法:

(1)将黄精、党参、淮山药洗净。生姜切片,葱切段。

(2)鸡宰杀后去毛,剁去脚爪,剖腹去内脏,洗净。

(3)净鸡入沸水锅中氽透,捞出剁块。

(4)锅置火上,注入猪油,下姜、葱炒出香味,放入鸡块、党参、淮山药、黄精、盐、胡椒粉炒至鸡块半熟,注入1500毫升肉汤、料酒,大火烧,打去浮沫,小火慢炖一小时,捡出姜、葱,收汁后入味精调味即成。

食疗功效:

祖国医学还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十、黄芪牛肚汤

原料:牛肚500克,黄芪60克,陈皮(去白)6克,姜5克,料酒、味精和盐适量。

制作方法:

(1)姜洗净切成片,陈皮洗净;

(2)牛肚洗净,放入开水中汆烫5分钟,捞出沥去水分;

(3)将所有食材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熬煮2个小时;

(4)将沙锅中的黄芪、姜片和陈皮捞出,加适量料酒、味精和盐调味即可。

食疗功效:

牛肚性平味甘,《本草纲目》:“补中益气,解毒,养脾胃”,尤其适合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脾胃薄弱的朋友食用。黄芪被称之为“补气之最”,归肺、脾经,是补气固表的必选良药。这款汤可补中益气、固脏腑,改善胃腹部不适、全身乏力、腰酸、消瘦等症状。

十一、红薯樱桃糕

原料:红薯500克,面粉300克,白糖150克,樱桃50克。

制作方法:

(1)将红薯洗净后放入清水中煮熟,捞出剥皮,压成泥状备用;

(2)盆中倒入面粉,加适量开水一起搅拌均匀,放凉后再倒入剩下的面粉,一起揉成均匀的面团;

(3)将压好的红薯泥倒入入面团中,一起揉搓均匀,制成大小相同的剂子,包入适量白糖,搓成球,略压一压,呈扁圆形;

(4)将樱桃洗净,每个红薯饼上放一个作为点缀,然后将红薯饼放入蒸锅中蒸熟即可食用。

食疗功效:

樱桃性温味甘,是公认的具有排毒效果的水果,特别有益于肾脏排毒,具有补益气血、补益脏腑的功效。红薯味甘性平,能够补脾益气、宽肠通便、生津止渴,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的优质食材。这款小点心可补气补虚。

【小贴士】

1.参苓粥

原料:人参、白茯苓各10克,粳米100克,生姜、盐、葱丝、笋片、味精、鸡汤、料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人参、白茯苓、生姜水煎,去渣取汁。将粳米下入药汁内煮作粥,放入葱丝、笋片、鸡汤、料酒,将熟时加入少许盐、味精调味,空腹忌食。

功效:益气补肺。

2.龙眼枣泥

原料:龙眼肉300克,蜂蜜、红枣各250克,谷芽、麦芽各50克,姜汁少量。

制法:将谷芽、麦芽洗净,烘干研成粉备用,然后将龙眼肉、红枣洗净去核,放入锅内加水煮至六成熟,然后将姜汁和蜂蜜、谷芽、麦芽粉倒入,搅匀,小火略煮片刻,捣烂成泥。每日服用15克。

功效:健脾益胃,补气培元。

 

气虚体质常见病的对症食疗方

 

一、自汗

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么一类人,稍微一活动就出汗,并不是因为天热,气温高,而是由于自身的卫气不足造成的。由于卫气具有固护肌表,固摄汗液的作用,卫气虚损,机体的津液势必失于收摄而从肌肤过多外泄,而机体运转所需要的气少了,还会造成出冷汗的情况。

自汗是指非劳累活动、天气过热、穿衣过暖或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中医认为,自汗多因营卫不和、热炽阳明、暑伤气阴、气虚阳虚等引起,可见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前者多为实证,后者多为虚证。

其中,气虚导致的自汗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为汗出,或恶风,动则加重,或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是由卫气虚弱,不能固表,腠理开泄,营阴不守,津液外泄引起。多见于表虚之人或表虚之人微受风寒。

医者调理小食方

浮小麦粥

准备材料:粳米100克,浮小麦50克,冰糖5克。

制作方法:

(1)将浮小麦、粳米分别淘洗干净;

(2)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3)锅中加入约1000亳升冷水,将浮小麦和粳米放入,用旺火煮沸成粥;

(4)粥内加入少许冰糖,搅拌均匀,即可盛起食用。

功效:浮小麦,味甘,性涼,入心經,对除虚热;止汗有益,此粥适合气虚体质者食用,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

 

茶方推荐

山药健脾茶

沪上著名中医体质养生专家配方的山药健脾茶,以山药为“君”,茯苓、香橼分别为“臣”、“佐”,炙甘草为“使”,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脾气虚所致的神疲乏力,头晕心慌,心神不宁,易出虚汗的人群。

 

二、感冒

气虚感冒时的气虚表现在气短懒言、倦怠无力两个症状上,而气虚有肺气虚弱、脾气不足、肺脾气虚等不同。但不论哪种情况,都是以气虚的形式表现出来。气虚者有时感冒的症状并不突出,绝不能因此而有所疏忽。之所以如此,皆因正气虚弱者不能充分发挥正气与邪气的抗争作用,表面上看似乎是邪气不盛,实际却是正气不支的反映。

医者调理小食方

银耳猪肺汤

准备材料:银耳15克,新鲜猪肺1副,鸡清汤1000毫升,葱、姜、盐、料酒、味精、胡椒面各适量。

制作方法:

(1)银耳用温水泡至胀开,洗净泥沙去杂质。用清水浸泡后蒸熟备用。

(2)猪肺处理,冲洗干净,沥去水分。

(3)葱姜洗净,葱切段,姜拍破。

(4)把猪肺投入沸水锅内氽透捞出,洗净血沫。

(5)砂锅内注入清水,放入葱、姜、料酒、猪肺,大火烧开后,移至小火煮烂。将猪肺捞入冷水内,剔下气管和筋络,撕去老皮,切成蚕豆大的丁,放入碗内,用冷水浸泡。

(6)将猪肺捞入大汤碗内,注入鸡清汤,上蒸笼蒸透取出。烧开余下清汤,倒入料酒,加盐、胡椒面,把猪肺和银耳放入锅内,待汤烧开,放入味精即成。

功效:

此汤羹所用的银耳可滋补润肺、补气强身,与补肺止咳、养血之血的猪肺为主料烹制而成。具有滋阴润燥、止嗽止血作用,是较好的滋补菜肴,尤其适用于体质虚弱、肺虚咳嗽、咳血、咯血等气阴两虚症候。

链接:感冒的按摩方法

1.用双手食指置于迎香穴,上下搓擦1分钟,直至用鼻呼吸通畅。

2..双手抱拢头部,用双手拇指按揉风池穴1分钟。

3.右手五指并拢,手掌提拿队侧肩井穴处肌肉,左右双侧交替进行。

作用:感冒患者常伴有头痛、鼻塞、流涕、畏寒等症状,按摩迎香、肩井、风池等穴位可以使气血通畅,疏风除邪,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三、贫血

贫血属于中医学血虚或气血两虚的范畴,以面色苍白或萎黄,全身无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形体消瘦,出血为主症。中医认为,“诸血皆属于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血之源头在于肾”。中医谓“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血的生成、调节皆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而这些脏腑功能的充分发挥,又有赖于肾之命火温照。因此,心、肝、脾、肾功能衰弱,均可导致血虚。

在中医看来,血为有形之物,气属无形之用。血之运行有赖于气,故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之母,血至气亦至”的理论。血之化生亦由乎气,而气也必须以血为依附,才能发挥其生化、推动的作用。气与血互相依赖,互相为用,保持相对平衡。如果气血失和,就会致病。《素问·调经论》有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

血的生成来源于水谷之精气,人摄取水谷营养物质,由中焦(脾胃)吸收食物精微,通过气化作用,生成营气与血液,以荣养五脏六腑。

医者调理小食方

鸡肉烩猴头菇

准备材料:猴头菇250克,母鸡1只,菠菜30克,玉兰片15克,酱油5克,黄酒15克,盐5克,大葱15克,姜10克,淀粉10克,花椒3克,八角5克,猪油(炼制)40克,花生油75克。

制作方法:

(1)将鸡劈两半,剔去头、爪、架骨、腿骨,切成4厘米见方的块状,放入容器内,用酱油、淀粉的调拌腌渍入味;

(2)将猴头菇挤净水分,切成0.3厘米厚的片;

(3)葱姜洗净,姜切片,葱切成马蹄片;

(4)菠菜心切成四瓣;

(5)花椒放入熟油内炸出花椒油备用;

(6)玉兰片切成象眼片;

(7)炒锅放火上,加入花生油,中火烧至六成热时,将鸡块分两次下锅,待炸呈杏黄色捞出控油;

(8)炒锅加入熟猪油,中火烧至六成热时下入葱、姜呈黄色,加入八角、酱油、黄酒、适量清汤;

(9)待汤锅烧开后,捞出姜、葱、八角,再下入炸好的鸡块和猴头片、玉兰片,见开倒入砂锅内,置于小火煨炖1小时;

(10)鸡肉熟烂时,下菠菜,淋入花椒油,同砂锅一起上桌即成。

功效:

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对贫血、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猴头菇含不饱和脂肪酸,利于血液循环具有提高肌体免疫力的功能。中医认为具有健胃,补虚,抗癌,益肾精之功效。适用于贫血、脾胃气虚、胃呆少食者。

 

 

茶方推荐

阿胶养血茶

沪上著名中医体质养生专家配方的阿胶养血茶,以山药为“君”,桑椹子、龙眼肉分别为“臣”、“佐”,红枣为“使”,具有养血补血,滋阴润燥的功效。面色无华、唇甲淡白、头晕眼花、乏力等症多是由血气不足,血脉不畅导致。阿胶养血茶可以调理偏颇,缓解相关症状,特别对于血虚所致的面色无华、心慌、头晕目眩、脱发、白发、枯发、健忘、睡眠不佳、月经不调等人群。

 

 

用药提醒: 

体质基础方: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是由防风、黄芪、白术三味中药组成的中药名方。

三味药中,防风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在《别录》一书中叫屏风,可以发挥抵御风邪的效果。防风虽是风药,但有润滑之性。黄芪补卫表之气,现代研究表明其有明显的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帮助防风抵御外邪而不被干扰;白术健脾补气。玉屏风散内外兼顾,是益气固表的良方。屏障御风,珍贵如玉,故此方名为玉屏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冬季膏方进补
后一篇:大雪养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