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谈中医养生:于娟老师的案例有感
(2011-09-10 10:30:02)
标签:
教师节中医养生于娟 |
分类: 中医养生 |
于娟老师的案例
2009年12月27日,长期自恃身体十分健康的于娟被确诊患上了癌症,宛如晴天霹雳般震惊了这个家,她是家中的独女,考大学读硕读博留学,刚回国参加工作3个月,1岁多的儿子刚会叫妈妈,一切才刚刚开始,难道就要戛然而止?
于娟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何会得癌症?这个名词她从来没有想到会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在她看来,她得乳腺癌的概率是如此之小:“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只有31岁。”
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医生确诊是乳腺癌晚期,最多只有一年半载的生命。
病魔,将这个小康之家瞬间击垮,从发现乳腺癌晚期到病故的一年半时间,于娟买掉了上海辛辛苦苦买的一套房子,家乡两套房子,估几计约300-400万,还是未能挽回生命。
熬夜等于慢性自杀
“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积的结果,但是健康真的很重要,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乳腺癌的高发人群-------教师
生命:总是感觉失去了才懂珍惜
幸福是什么?
早睡早起,规律的作息时间有益健康,这句话所有的人都会承认,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工作的压力需要我们去承受,各种交际活动需要我们去应酬,数不尽的生活欲求需要我们去争取,日新月异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掌握,应接不暇的网络资源诱惑我们去点击……使我们不得不将白天延长进夜晚,由不得自己。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早睡早起已经离我们远去。看了于娟《生命日记》,相信每个人都会很震撼,但是看过之后,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坚持健康的作息规律。
很多人对幸福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为了追逐一切浮华的东西,忘了自己的生存之本,忘了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忘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许,人应该懂得幸福的真正意义,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得到幸福。
广大教师的福音------中医“治未病”
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预防学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则。《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学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瘥(音cuó)后防复”三个阶段。
“未病先防”,又称无病防病,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颐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致病因素的侵害,以防止疾病的发生。防病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正气、调摄情志、健身锻炼、调节生活、合理膳食、谨慎起居,并倡导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方法,同时强调可以运用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方法调节机体的生理状态,以达到保健和防病,提高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目的。
“已病防变”,即有病早治,防止病变。是指人体在患病之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截断疾病的发展、传变或复发,以防止恶性或不良性变化,防止传播条件的产生。如中医药在防止冠心病心衰的发生,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以及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瘥后防复”,即愈后防复发。是指疾病初愈时,采取适当的调养方法及善后治疗,防止疾病再度发生所采取的防治措施。疾病恢复期,人体正气尚未复元,疾病症状虽已消失,但病根未除,若因调养不当或治疗不彻底,受某种因素诱发,将使潜伏于体内的旧病复发。愈后防复发,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中医养生,中西医一个不能少
中医从宏观上把握人体的健康状况,而保健养生是中医的强项。但中医主观性较强,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偏差较大;而西医注重微观、标准,对疾病的排查有利。“所以,在治未病中心,我们讲究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能更好地发挥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各自的优势。”
对于体检报告未发现疾病的健康人群,西医目前没有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都是一些大众化的保健措施,如早睡早起,注意饮食,戒烟戒酒,加强锻炼。而中医则不同,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辨证,辨别个人体质和证候特点,开出个体化的中医养生保健“处方”——药物疗法(指内服中药、药膳、膏方等)和非药物疗法(指针灸、砭石、按摩、导引、运动、饮食、情志和音乐等传统外治法)。
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让你不生病。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与健康维护理念的变化息息相关。发挥中医学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突出亚健康干预,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在发生之前、传染病控制在感染前,才能有效地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