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磁波之父——赫兹

(2013-03-28 15:03:05)
标签:

赫兹

电磁波之父

柏林大学

文化

分类: 科学家趣闻
http://www.kedo.gov.cn/photo/bjkpw/upload/Image/khsj/1_3496054392.jpg
  • 姓名: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
  • 简介: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年2月22日-1894年1月1日),德国物理学家,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
  • 名言:我不相信一个人只由理论,就可以知道实际。

  1857年2月22日,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出生于德国汉堡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法兰克福大学物理学教授潘弗努肯博士的女儿。在赫兹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他雕刻,培养他的专心与忍耐,为他制造精密光电仪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赫兹五、六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晚上都会花一小时念一篇长文章给他听,然后鼓励他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在德国那个鼓励军事发展,消除个性的极权时代,赫兹母亲的教育方法,刚好与时代潮流相反,也培养了赫兹与众不同的性格。
  赫兹在念中学时,就显示出独特巧妙的制造天赋。他会造乐器、显微镜和实验用的玻璃器皿。这种特殊的本领,几乎吓坏了学校里的老师。中学毕业后,他不知道自己这种善于制造的能力,该去哪个系才能发挥他的特长。在三年内转了四所学校,母亲并没有责备他,因为她知道自己孩子的能力。
  直到赫兹进入柏林大学物理系,才证明走对了!他在大学里出类拔萃。赫兹写道:“一个学生对于考试的成败,要抱着近乎 ‘无知’的单纯,才能在不断的考试竞争中,失败了再来……不被失败打败,不致徒留在自责自怜的泥泞中。”

http://www.kedo.gov.cn/photo/bjkpw/upload/Image/khsj/1_3496074894.jpg

赫兹一家

  赫兹的创造力逐渐延伸到一片待开发的电磁学领域,一八七九年八月,他以《电流的惰性研究》获得研究论文比赛第一名。他给母亲的信上写道:“在精确的实验与努力里,绝对没有什么叫‘失败’。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只要向左或向右调整,都可能是正确的结果。”
  1880年2月,赫兹以电子动力研究完成博士论文。他在论文中写道:“对我而言,实验室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角落,可以充分地发挥我那无止尽的热情。我对外面的大世界,没有丝毫的野心…… 我是把生命当做一场实验,像圣经里的施洗约翰,只能走到无人的旷野去呼喊真理,让世界上的人来听,我不可能为世界妥协我的原则。”
  他可以不理世界,但是现实却紧追不舍,要他低头。毕业后,他的深奥理论不能为他带来什么好工作,只好留校当了三年博士后,继续学术研究。在那段黯淡岁月,他仍持续研究电子学。太超前的研究者,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年日,世界才能了解他,何况不擅于交际的赫兹。他曾写道:“我没有办法忍受社交场合里,没有意义的对白。我把一生的路弄得更狭窄了。”
  1883年5月,他终于找到第一份教师职务,在德国北部的军港基尔工业学校教机械科。这里没有实验室,他只好又开始烧制他的玻璃瓶、制作电池,慢慢把简单的实验室装备起来。他空暇时经常一个人到海边散步。孤单、工作不稳定、想家,使他愈来愈愤世嫉俗。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深深地感到不公平--为什么人要有炫人的头衔,众人的眼光才会盯着你,却没有人在意你手上做了什么事?”

http://www.kedo.gov.cn/photo/bjkpw/upload/Image/khsj/1_3496089643.jpg

纪念赫兹的邮票

  1885年3月,他转到德国西南部边境的卡尔斯鲁尔技术学院,担任物理系教授。他又开始装配他的电学实验室,并示范电学实验。他说:“我不相信一个人只由理论,就可以知道实际。”尽管实验经费少得可怜,他却一点一滴建造出一间精密的电磁实验室。同事多尔教授很欣赏他,知道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一种不同寻常的风骨,他把女儿伊利沙白介绍给他。
  伊利沙白后来写道:“赫兹在星光下有一种近乎骄傲的自信。他自认是全世界唯一了解星光是什么的人,在他看来满天的星光是不同的光体,规律地发出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来到地球上……在他眼中,星夜不只是美丽的,而且是规则准确的。”赫兹的自信没有错,十九世纪全世界最懂电磁波的有两人,一位是法拉第,另一位就是赫兹。
  一八八六年十月,赫兹发明“电流共振器”,使空气中能够产生并传送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除了天然的太阳、星星、烛光之外,这是人类第一次能够发射电磁波。一八八七年十二月,赫兹再发明“电流振荡器”,利用电流加速的装置可以产生一种高频率的电流。次年,赫兹发表这项研究成果,立刻震惊世界科学家,就此解开人类长久的谜团。电磁学上不朽的贡献,不是来自名校名教授,而是来自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院、一个躲在象牙塔里的怪人。
  赫兹对社会没有更多要求,只是带着妻子,抱着幼小的女儿到莱茵河边漫步。他的妻子写信给父亲:“我终于看到赫兹对我笑了,这一次他像是个放松的螺丝。”
  后来的科学界为了感谢他的贡献,将电磁波每一秒钟振荡一次的频率,称为赫兹。今天全世界每一本物理课本,一定会出现赫兹这个字。

【来源:蝌蚪五线谱——科知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