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珠寺位于泽当镇南郊外两公里处的贡日山南麓、雅砻河谷东岸,是吐蕃时期藏地的第一座佛堂。传说莲花生大师和米拉日巴大师等著名的佛教高僧都曾在昌珠寺附近修行过,是佛教徒的朝圣地。
说到昌珠寺,就像西藏其它许多地方,联想到唐朝的文成公主。相传,文成公主精通天象地形,发现吐蕃疆域极像一仰卧的罗刹女,不利于吐蕃王朝立国,便建议在罗刹女的四肢和心脏建庙镇之。后来,在罗刹女心脏上建造了大昭寺;四肢之一的手臂上建造了昌珠寺。
http://s7/mw690/002odsEagy6E0PgROWW06&690
http://s5/mw690/002odsEagy6E0PhGeig04&690
http://s14/mw690/002odsEagy6E0OTe541cd&690
http://s15/mw690/002odsEagy6E0PcUaTk2e&690
http://s11/mw690/002odsEagy6E0OTluMqba&690
http://s6/mw690/002odsEagy6E0PlsSzP95&690
http://s16/mw690/002odsEagy6E0PlC0FNdf&690
http://s2/mw690/002odsEagy6E0OTtcrL31&690
http://s4/mw690/002odsEagy6E0OTAiuTd3&690
http://s1/mw690/002odsEagy6E0OTDZS000&690
http://s6/mw690/002odsEagy6E0OVCwol85&690
http://s11/mw690/002odsEagy6E0OWGB621a&690
http://s16/mw690/002odsEagy6E0OYLrzhff&690
http://s15/mw690/002odsEagy6E0P2doaG4e&690
http://s4/mw690/002odsEagy6E0P2lhPJe3&690
http://s2/mw690/002odsEagy6E0P3rE2d21&690
大殿外墙上,用各种字体书写的“六字箴言”。
http://s6/mw690/002odsEagy6E0P4wM0Bc5&690
http://s8/mw690/002odsEagy6E0P4HtP157&690
http://s7/mw690/002odsEagy6E0P4TVBQ36&690
http://s13/mw690/002odsEagy6E0P51HyIfc&690
最初的昌珠寺规模很小,经过乃东贡马菩提幢、五世达赖、七世达赖的三次大规模扩建,增加了许多“拉康”(佛堂、佛殿),形成以“拉康大院”为主的庞大建筑群。“拉康大院”前有高大的门廊,门廊两端与围绕在整个大殿外面的转经回廊相接,为该寺外转经回廊。门外两侧塑护法神像二尊,站于两旁;门内两边又塑四大天王,分立左右。大院内,前部中央为天井院落,后接“错钦大殿(大经堂)”,围绕天井院落和错钦大殿一周,则是内转经回廊。内转经回廊里侧分布着内容各异的十二个“拉康”,形成了井然有序的朝佛“流水线”,信徒们循此依次朝拜各尊佛像。这种布局和大昭寺大殿布局是很相似的。
http://s11/mw690/002odsEagy6E0OISToKaa&690
http://s13/mw690/002odsEagy6E0ONLOOg4c&690
http://s7/mw690/002odsEagy6E0ONTzCK06&690
回廊均以单拱柱或十字拱柱承檐,但拱柱形制有早有晚,早期的拱柱下的础石形如复盆,上刻莲瓣,后期础石则无雕凿。
回廊南北西三面墙壁上均有壁画,南北壁绘佛教故事,西壁则绘五世达赖、固始汗、第巴桑结三像,壁画似清代以后的作品。
http://s15/mw690/002odsEagy6E0Oxc5s24e&690
http://s9/mw690/002odsEagy6E0OxYZNCe8&690
“十二拉康”以“祖拉康”地位为最重要。“祖拉康”位于后部中央,其左右各一配殿,左为“曲结拉康”,右乃“脱切拉康”,门皆西向。三个拉康连为一组,周围又筑回廊一周。“祖拉康”主供三世佛,两侧塑十大菩萨立像。三世佛系铜铸,塑型精致秀丽,从面形看,似溶进了内地某些风格。其背光、头饰亦较简单,然而塑铸精细。
“祖拉康”和“错钦大殿”之间亦有廊房相接。廊房三进五间,中间部分有矮柱,在中间的左右门柱上,各有一座木雕的护法神座像。座像体型矮胖,形态怪异,略似内地方士造像。雕像浑厚有力,作风古朴,是较早期的艺术创作。“错钦大殿”开间很大,面宽五间,深三间,其四周并不用石墙封闭,而是梁柱成间,全为明堂,与早期建筑风格迥异,应是后增建部分,是全寺僧人每日诵经和举行重要宗教仪式的场所。
“曲结拉康”本尊为松赞干布,左为尺尊公主,右为文成公主,靠左臂系禄东赞立像,右臂前乃吞米•桑布扎立像,桑布扎一侧还有无量光等佛像。塑像相当古朴生动,特别是王后立像造型,丰满神逸,堪称佳作。
http://s2/mw690/002odsEagy6E0PzeZvX11&690
“脱切拉康”内一柱,主供千手观音,塑像相当高大。其背光以千手相衬,两旁各塑胁侍一尊,造型精美,为早期作品。周壁绘有壁画,其中有则丹拉思布佛,据释他曾给松赞干布生活上有过的帮助。
“祖拉康”前廊房左右尽头也建有四个拉康,其右边自后向前为“达金拉康”、“若丹拉康”,左边一对称为“次巴拉康”、“德谢拉康”。四个拉康规模较小,皆只有一柱。“达金拉康”本尊为释迦牟尼,释迦顶上置孔雀毛的华盖,释迦左右则分塑马头明王和护法神像各一尊。“若丹拉康”主供十一面观音,左右列塑祖师像,四壁满绘各种形式的塔。“次巴拉康”本尊为“长寿佛”,其左侧塑三尊菩萨立像,右侧塑两尊护法神像。“德谢拉康”主供泥塑药师佛,其中间和左右两壁共塑佛像九尊。
“拉康大院”北侧中段,是“喜珠杰拉康”,二进三间,中供十一面大慈悲观音塑像,塑像精美古朴,与一般十一面观音迥异。主尊左为菩萨像,右乃莲花生塑像,殿中墙壁上绘有宗喀巴、甲曹杰、克珠杰等格鲁派祖师像。
“喜珠杰拉康”对面相应位置是“鸥金拉康”,是一世热振所建,分前后两室。前室开三进三,靠右壁中部塑无量长寿佛,其右侧则塑护法神像一尊。后室三进三间,殿中设一神龛,内供一层楼高的莲花生像。龛后靠壁设一神坛,上塑莲花生桑巴瓦,还有其它众多而各不相同的莲花生像。后室前壁则左右各塑一护法神像。
拉康大院的二层,围绕着天井与天棚四周的是面积较大的平台通道,通道四周围也筑有数座佛堂。
二层南部有拉康两座,偏西侧则是“护法神殿”,位于“鸥金拉康”之上,二进三间,室内后二柱之间置神橱一列,内塑护法神像。橱后有一狭长通道,内供仓巴像。右壁前设有经橱,原来藏经约二百余函。神殿前部又有两柱廊屋,其三面墙壁均有壁画,内容全系各种护法神形象。
二层偏东侧者为“噶鸠拉康”,位于“德谢拉康”之上,左右两侧及后壁设有坛座,坛座上立塑护法神像;后部正中坛座上为时轮金刚像,右一右二亦皆双身护法神像;左右两壁前坛座上亦均塑双社或单身护法神像,四身护法神像造型奇特,是在一个嘎拉巴碗形的胪器中,叠立四个姿态各异的护法神,为护法神造型例中极少见者。“噶鸠拉康”属密宗,拉康内造像多系早期作品。
二层东部,在“祖拉康”及“脱切拉康”之上,是“珠投拉康”,分内外两室,两室后壁及左右壁皆列佛橱,内置祖师像八十尊,一曰八十名修行者。外殿以莲花生为主像,内殿以宗喀巴为主像。像皆尺余高。泥塑外涂土黄、棕色、绿色等彩色油漆,形如琉璃,此种塑像作法也很少见。可惜殿堂没有开放,只能从门窗缝隙中窥得一斑。
与“珠投拉康”紧邻还有“嘎加拉康”,正好在“曲结拉康”之上,门向北,三进三间,主供泥塑红教主尊一百个。
西部,即“拉康大院”的门顶上,正中为达赖的行宫,行宫的北边有较小的房屋两间,名“结月康”,乃传为贵族休息之所,其中原存铜法器及用具甚多。有一件大明宣德年款的铜钹,是很珍贵的文物,文革中惜已流失,现山南地区文管会有一征集来的铜钹,与之年款相符,是寺藏原物。
“拉康大院”尽西两边(大院前门两边)亦有东向拉康各一,系五世达赖时期所建而成的。右边为“阿巴拉康”,左边是“通追拉康”。“阿巴拉康”一进三间,主供一层楼高的五世达赖塑像。五世达赖左侧列塑宗喀巴等黄教祖师像,右侧列塑法王阿底峡和历世达赖像;“通追拉康”本尊为宗喀巴,两侧为祖师像和历世达赖像。出“阿巴拉康”往北有一南向辟门的小拉康名叫“贡康”。“贡康”后部中供一高大护法神坐像,全身黑色,手足作爪状。塑像造型威严,手法粗犷有力。其它壁前皆置有台架数层,上面摆者各种形象的护法神像,塑造得也极精致,手法古朴而形象怪异,可能是与建筑同时的早期作品。
http://s14/mw690/002odsEagy6E0QSVwV76d&690
莲花生大师塑像
http://s4/mw690/002odsEagy6E0QP2kOn23&690
莲花生大师脚印
http://s9/mw690/002odsEagy6E0QQjlW088&690
http://s3/mw690/002odsEagy6E0RayfIuf2&690
http://s9/mw690/002odsEagy6E0RlCNMA08&690
http://s5/mw690/002odsEagy6E0RlL8he84&690
http://s14/mw690/002odsEagy6E0ReawFv7d&690
http://s9/mw690/002odsEagy6E0ReShcsd8&690
酥油花
http://s12/mw690/002odsEagy6E0Rd431h6b&690
http://s9/mw690/002odsEagy6E0Rdc6soc8&690
此座“依牯殿”,不准女士进入,但殿门敞开,一览无余,主供像蒙面,但能看见头上的牛角和骷髅头饰,肩旁立有金刚杵,应该是金刚手菩萨塑像。藏传佛教信奉文殊菩萨代表的大智、观世音菩萨代表的大悲、金刚手菩萨代表的大力之佛法“三大依牯主”,其中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怒形化身,又名“秘密主”。
自由行的缺点,就是没有导游讲解,只能借助行前准备的资料对照,无法了解更多藏传佛教的知识。
http://s14/mw690/002odsEagy6E0TKdYm1dd&690
http://s7/mw690/002odsEagy6E0TKqsM646&690
http://s7/mw690/002odsEagy6E0TLI1Zs96&690
寺院东南一隅外边还有莲花生殿一座,门西向,三进三间,此殿虽系晚期增建,但因保存完好,现在却是该寺唯一香火旺盛之地。
昌珠寺内的跳神面具也十分精致漂亮,每当寺院举行隆重的祭典、庆典法会时,僧侣们戴上面具表演宗教仪式的舞蹈。
http://s7/mw690/002odsEagy6E0Oho00S46&690
http://s4/mw690/002odsEagy6E0OhwQ9Bf3&690
http://s8/mw690/002odsEagy6E0OhFb6v47&690
http://s15/mw690/002odsEagy6E0Oi1x824e&690
黑身的护法神塑像。
http://s8/mw690/002odsEagy6E0OiaB6Lc7&690
http://s15/mw690/002odsEagy6E0OlgMCGae&690
http://s10/mw690/002odsEagy6E0OlpMbnc9&690
http://s8/mw690/002odsEagy6E0OlALNJb7&690
这座寺庙晚期属格鲁派。昌珠寺汉语译意为“鹞龙寺”,相传这里过去是一片湖泊,里面藏有毒龙,龙头像蛇,五冠,非常凶恶。松赞干布想在此竭水筑城,但因有恶龙,无法填湖,于是信请两位法师引鹏斗龙,龙败,湖枯,于是埋以宝物,奠基建寺,便有了昌珠之称。民间更是把大鹏视为松赞干布的化身。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常来昌珠寺住,文成公主亲手栽下许多柳树,至今已繁衍西藏各地,统称“唐柳”;他们用过的灶和陶盆至今还保留在“脱切拉康”殿内,而“脱切”在藏语中的意思是“谢谢”或“感谢”,殿名意味深长;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住过的卧室,现在仍保留着,但已破旧不堪,当作仓库使用,堆满了粮食、酥油等东西。
http://s10/mw690/002odsEagy6E0OclBG199&690
http://s4/mw690/002odsEagy6E0Odv76H53&690
http://s15/mw690/002odsEagy6E0OdCfoi7e&690
大殿楼顶二层最靠后的一个房间,平时游客稀少时不开放,需要去找管钥匙的人将门打开,里面珍藏有文成公主亲手绣制的释迦牟尼唐卡和镇寺之宝“珍珠唐卡”。“珍珠唐卡”是用珍珠串成线条绘出的“观世音菩萨憩息图”(坚期木厄额松像),是元末明初的西藏帕莫竹巴王朝时期,当时的乃东王后出资制成的。整幅唐卡长2米,宽1.2米,镶嵌珍珠共计29026颗,钻石一颗,红宝石二颗,蓝宝石一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计185粒),黄金15.5克,珊瑚4.1两(计1997颗),是一件世界罕见的珍宝。
http://s3/mw690/002odsEagy6E0O7liRYe2&690
http://s9/mw690/002odsEagy6E0O7sYY0c8&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