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民图:一幅画断送了北宋的改革

(2013-08-02 14:20:22)
标签:

王安石

司马光

郑侠《流民图》

宋神宗

变法失败

分类: 读史笔记

    《宋史·王安石传》载:熙宁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宋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神宗支持下,王安石发起了一场旨在改变北宋积蔽的变法。4年后,北宋国力大增,特别是在对吐蕃、西夏战争中,收复了多处失地,形势可谓一派大好。但王安石的变法是“激进式”改革,树立了过多的对立面。因此,新法推行过程中,遂无例外地遭受到利益既得者空前的阻挠和反对。司马光曾写《与介甫书》,指责新法“侵官、生事、征利、致怨”,要求废弃新法。苏轼、欧阳修等名臣贤士也成了反对派,被王安石驱出京廷。后来,“乌台诗案”中,苏轼受冤,王安石摒弃私见,极力向皇帝直言鸣冤,可谓高风亮节!

    熙宁六年(1073年)至翌年,中原地区遭受连续10个月大旱,赤地千里,哀鸿遍野。但地方官吏依旧催逼青苗法本息,饥民不是被加锁械,拆房买地偿还官钱,就是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四处逃散。朝廷虽开仓赈灾,但如杯水车薪,宋神宗为此抓狂不已、长吁短叹,但又毫无办法。

    就在此时,京城安上门监郑侠画了一幅《流民图》,并写了一篇《论新法进流民图疏》,转呈皇上。图中的流民或身背锁械,或口食草根,场面惨不忍睹。疏中则历数王安石变法之弊端,请求朝廷罢除新法。守旧派也借机攻讦新法,可谓朝议汹汹。祖母曹太皇太后和母亲高太后看了《流民图》,大受刺激,成天在神宗面前悲号恸哭,说是王安石变法乱了天下。郑侠《流民图》

    面对所谓的“天怒”和人怨,面对太皇太后和太后的哭哭啼啼,作为孝孙孝子的神宗终于杠不住了,不得不废除新法。说来很巧,郑侠上疏时断言:“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废除新法三天后,憋了十个月的天空突然大雨瓢泼。王安石见大势已去,不得不请辞,神宗只好同意,安排王安石回老家,出任知江宁府。

    熙宁八年(1075年),宋神宗又召王安石回京主政,准备重施新政。但王安石的运气实在不好,熙宁九年(1076年),天上出现了彗星。正常的自然现象却被视为不祥之兆,守旧派借口“天变”群起而鼓嚣,王安石再度处于“众疑群谤”的风口浪尖。宋神宗惊恐不已,借口:“闻民间殊苦新法”,对变法“事多不从”。有志变法,无力回天,熙宁九年,王安石再度请辞,神宗只好再度同意,安排王安石出任判江南府。次年,王安石隐退江宁。

    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病逝,其子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掌握了政权,新法全被废除(史称“元祐更化”)。政局的大逆转,让王安石身心俱碎,第二年,便郁然病逝。变法失败41年后(1127年),积弊难返的北宋终于灭亡。

    一幅漫图,打倒一位宰相,断送一场改革,匪夷所思。郑侠不过是一个小官,他之所以敢又绘图又上疏,指名道姓诬告当朝宰相,背后的支撑是整个守旧派强大的阵营。天灾年年有,“天变”不足奇,“人祸”才是王安石改革失败的真正原因。改革难亦,做一个彻底的改革派,难上加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