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w690/001nbq3Igy6HKeGrvne24&690
曾国藩六戒
①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③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④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⑥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曾国藩谈做人准则
①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②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③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④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⑤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⑥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曾国藩论“八交九不交”
八交:
胜己者;盛德者;
趣味者;肯吃亏者;
直言者;志趣广大者;
惠在当厄者,体人者。
九不交:
志不同者;谀人者;
恩怨颠倒者;好占便宜者;
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
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
曾国藩从政八经
1.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2.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
3.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
4.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最滑,爬起来站稳都难。
5.沉默是一种态度,拖也是一种方法。
6.不怕群众骂你,就怕群众不找你。
7.可以得罪忙人,但不可得罪闲人。
8.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曾国藩其神
曾国藩的影响如此之深远,在于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曾国藩一步一步一个脚印,从湖南山村的一个穷秀才跻身于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直至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无人能出其右。他取得的成功,在于他拥有一套为人处世的绝学,这使得他能从常人之中脱颖而出,并成就其丰功伟业。这些绝学是他历经官场磨难之后精心提炼出来的,是他对人生成败得失的一种深刻总结。他的精神核心表达了他对中国五千年传统智慧的独特应用,体现了他对变化莫测的人生现实的深刻感悟,不但指出了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应该遵循的原则,也指明了一个人达到内圣外王的道路。这种精神,对于今天那些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我认为他精神核心的启示有四:
一是稳慎之道。曾国藩认为,为人处世须“专在‘稳慎’二字上用心。世上之事风云变幻,处处藏着危机,稍不小心就有可能使事业陷入困境甚至绝境,而凡事求稳慎则可以使人稳打稳扎,少犯错误,有助于事业的长远发展。在现在的官场,凡事也要力求稳妥,谨言慎行,戒骄戒傲,时时刻刻小心行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样工作和事业才能突飞猛进,才能成就大器。
二是磨砺之功。曾国藩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人如果不通过不断的磨砺来提升和完善自身,就会让自己私欲、情欲变得膨胀,从而让自己的意志变得软弱,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得以浪费,而妨碍自己事业的成功。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不断磨砺自己、不断调试自己以外别无他途。这需要做到自强不息、坚忍不拔、身必兼治、培养浩然之气。
三是圆融之术。曾国藩认为: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因此,处世也必须刚柔并用,以圆融为做人的基本原则。圆融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它告诉我们要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凡事留有余地,把握好事物的度,灵活处理意外情况,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游刃有余。
四是牵手之智。曾国藩这样理解朋友的含义:人生在世,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一个人,特别是身处官场中的人,越善于注重与人“牵手”,个人的人际关系越好,人脉资源越丰富,就意味着做事情所得到的机会和资源就会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做到这一点关不容易,在广交朋友的同时还要选择朋友,学会借梯登高,宽和得众,不占人半点便宜。
五是用人之律。曾国藩说,天下人才“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众人拾柴火焰高,曾国藩手下人才辈出,这为他成就丰功伟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这些都离不开曾国藩的用人之律。他在求才、选才、育才、用才、驭才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这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在进行管理时学习和借鉴。
六是进退之智。曾国藩认为:凡办大事,以识为主。在人生的进退问题,尤其是如此。人生是一个不断进退的过程,如果在该进的时候不前进,在该退的不回收,就会让自己遭致失败。曾国藩把握了进退的智慧,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这不但成就了他的成功人生,也使他成为一代中兴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