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系列访谈:浙商创投李军华
(2013-06-17 14:22:35)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浙商创投李军华健康 |
分类: 投资与资本 |
关注企业成长性
《医药投资周刊》:如今,无论是VC/PE的募资或投资情况,还是IPO、并购等资本相关行为似乎都陷入了低谷,有人直言中国的VC/PE进入了冬季。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个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机构,请问你是否看好今年中国医药健康领域的发展?2013年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热度会否随着整个风投行业的平淡而降温?
李军华:中国人均医疗健康费用近5年涨了两倍多;医保覆盖率由2006年的43%提升至2011年的95%;中国药品市场2005年在全球排第九,现在排第三;未来若干年中国医疗健康内需仍将持续迅猛增长。因此我觉得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不但不会降温,还会提升。
《医药投资周刊》:虽然同是医疗健康领域,但不同的细分行业发展水平及前景有较大差异,请问你看好哪些细分行业,为什么?
李军华:我们现阶段比较看好移动医疗行业。我们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带来的慢性病人群增长等情况和医疗资源的限制,依靠现有的医疗条件并不能有效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移动医疗的市场才刚刚开始。另外,在用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医疗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医药投资周刊》:医药行业无疑是比较专业的一个行业,对投资人的医药行业专业知识要求也较高,特别是投资药品领域。因此有些投资人会绕开这个领域而寻找更容易理解的细分领域投资机会,但也有投资人坚定地认为这个领域才是医疗健康领域真正产生大项目的领域。请问你如何看待?
李军华:医药行业比较特殊,新药的研发周期非常长,不是专业的投资人,很难把握风险。同时高风险带来的是高收益,一旦新药研发成功,必然带来丰厚的回报。所以专业的投资人还是会坚定在这个领域淘金。
《医药投资周刊》:每个领域出现投资过热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风险。请问在你看来,目前中国的医药健康领域是否已经出现投资过热?又存在哪些风险?
李军华:我并没觉得这个领域投资过热,可能估值存在偏高的问题。医疗健康行业是一个弱周期的行业,受经济波动的影响不会太大,和医疗相关的项目估值会比较高。从风险性来看,新药和器械的项目主要是个研发的风险。重庆啤酒做乙肝疫苗的例子就很深刻,投入巨资研发数年,结果以失败告终。
《医药投资周刊》:请问在标的选择上,你是倾向于投资那些有一定利润的、较为成熟的公司,还是倾向于早期的公司?为什么?在你看来,需要到什么时候,投资人在中国才会越来越关注早期公司?
李军华:项目是早期还是晚期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会有太多考虑。我们会关注有价值的公司,注重企业的成长性,同时更加考虑团队的重要性。从国内投资行业来看,由于受到退出渠道的限制,很多投资机构还是选择相对成型的企业,这样总体来说风险可控。我觉得只有IPO环境达到美国这样,取消了审核机制,没有对利润的要求,那么早期投资会更多地兴起。
《医药投资周刊》:请列举一个你所经历的印象最深的医药领域投资案例,并分享投资心得。关于标的企业的选择,你更看重的是企业所处的子行业,企业所拥有的先进技术,还是企业的领导者及其团队呢?三者的排序在你心中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在选择标的时,你还有哪些标准?
李军华: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投资案例是由我亲身参与创业的爱康国宾项目。最早,爱康网定位是一家中国健康管理的线上公司,但是随后我们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并购了上海国宾集团,拓展成了一家以线下体检为主,提供从体检、检测、医疗、家庭医生、慢病管理、健康保险等全方位个性化服务,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全方位的健康管理集团。
在标的选择上,从投资角度讲,我们还是看重团队,首先是企业的领导者,有些人,例如爱康的创始人张黎刚先生,创业是很难不成功的。投资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我想企业领导和团队坚持不懈,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创新,建立企业的壁垒,强化竞争的优势等这些是必不可少的。
浙商创投:
成立于 2007年11月,中国最活跃的浙商资本,融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管理模式,成就了中国股权投资界的“浙商经验”,以“传承浙商精神,助力民族产业”为宗旨,植根浙江,拓展全国,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扶持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成长性企业在创业阶段快速突破瓶颈,促进民族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已经成为浙江省管理资金规模最大、投资项目最多的专业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之一。
李军华:
浙商创投投资部副总经理,2011年度浙江省股权投资协会优秀投资人。中国互联网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证券电子化的开拓者之一,擅长挖掘和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和战略运营,熟悉投融资、资产重组、企业上市、购并、企业管理等业务运作。六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六年风险投资和私募经验,多年互联网创业和产业投资经验,曾在浙大网新、恒生电子、Stocke.com、金信证券、爱康国宾创业并担任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