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细胞”产业迎掘金热 中航投资分“一杯羹”

(2012-12-10 15:13:57)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干细胞产业

中航投资

健康

分类: 投资与资本

“干细胞”产业迎掘金热

中航投资分“一杯羹”

文/特约记者 骆顺婷

 

中航投资进军“干细胞”产业

中航投资11月23日晚间对外发布,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决定投资宁夏中联达生物有限公司,正式涉足干细胞领域。

公告称,中航投资与宁夏中联达生物有限公司原股东于北京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公司以自有资金6757.50万元投资中联达公司,占该公司的50.999%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据公告介绍,中联达公司是专门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生产的骨髓、脐带血“细胞处理试剂盒”于2008年9月通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是目前国内少数几家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干细胞分离提取技术公司之一。中联达公司产品归属医疗器械类,自问世以来先后在国内200多家三级甲等医院使用,主要用于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糖尿病、糖尿病足、神经损伤、脑卒中后遗症、溃性结肠炎等细胞损伤性疾病。

中航投资在今年8月30日重组复牌上市之后明确以金融产业、航空产业、新兴产业为其三大业务领域,其中新兴产业投资平台着力打造未来经济增长概念。此次中航投资通过新兴产业投资平台投资收购宁夏中联达生物有限公司,是除金融外对非航空产业的第一次跨界投资,其跨度之大、视角之高,令资本市场充满期待。

 

“干细胞”投资热潮

据有关媒体报道,作为高科技生物医药领域的代表,干细胞治疗是生物医学领域最具市场前景,有望攻克多种传统重大疾病的一项全新医疗技术,是21世纪生命科学最新发展方向,也是人类医学史上继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后的第四大治疗手段。“人类干细胞研究”曾被美国权威杂志《Science》推举为21世纪最重要的10项科学研究成果之首,作为医学界的“万用细胞”,干细胞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10月8日,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与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

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都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相关。我国的A股市场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为最新颁布的诺奖“拍手叫好”,9日开盘后,“干细胞概念股”中源协和一度涨停,并带动生物制药等医药股全线走强。对诺奖掀起的此番“干细胞”概念热潮,业界普遍认为干细胞产业的发展前景逐渐明朗,并有望成为下一个金矿。

国内干细胞产业的发展还获得了政策的“关照”。生物及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均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重点研发针对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

近日,媒体报道称由国家发改委主导起草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规划》将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七大领域,其中生物医药是产业链的重中之重。《规划》提出,“十二五”末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元,其中仅医药产业总产值就高达3.6万亿元。有关生物医药的政策利好因素备受市场关注,已经引发生物医药板块反应。生物医药的兴起也将成为“干细胞”投资热潮的助力剂。

 

江湖中的逐利者

然而,面对如此大的一块蛋糕,目前我国干细胞产业化的企业却屈指可数。国内沪深两市中以干细胞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只有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公司一家。业内分析指出,由于题材独特和较高的行业技术门槛,目前中源协和市盈率高达240多倍。

中源协和官网资料显示,该公司运营了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协和华东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国内干细胞企业,注册资本金3.25亿,市值近百亿。

中源协和的主要收入来源原为干细胞检测与存储服务,处于整个干细胞产业中的上游位置,通过收购和泽生物,产业链向下游延伸,进一步增强其在干细胞技术领域的研发实力,形成较为完整的干细胞产业链工程。此外,其子公司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拥有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干细胞库之一。

不过,这“一枝独秀”的局面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被打破。四川新生命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逐步推进其IPO步伐,这是目前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一家以干细胞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服务型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1999年,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自体冻存服务,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捐赠冻存服务,间充质干细胞的自体冻存服务等。

近日,新生命股份在四川省环保厅进行环保核查公示,披露了公司募投计划的相关情况。据悉,新生命股份在2011年采集脐带血干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规模分别为8655份与845份,今年上半年这两项数据分别为5791份与1079份,产能规模有所提升。但是,与中源协和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中源协和2011年采集脐带血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8120份和5955份。

放眼国外情况,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Osiris公司早已在今年率先敲开了干细胞药物领域的市场化大门,其市盈率也高达103倍。加拿大相关监管部门在2012年5月下旬批准美国Osiris研发的干细胞药物Prochymal上市,成为世界首个获批上市的人造干细胞药物,之后新西兰又于6月15日授予该公司干细胞药物营销许可。

 

“干细胞产业是未来经济的亮点”

“干细胞产业是个新兴的产业,是未来经济的亮点。”11月23日,在中联达的董事长王怀林进行关于干细胞产业发展的专题汇报时,中航投资总经理孟祥泰做出这样的评价。

据美国专家预测,全球干细胞医疗近两年的潜在市场规模大约为800亿美元,2020年前后可达4000亿美元。随着全球干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干细胞产业逐步进入大规模深度产业化的黎明阶段,其市场化试探方兴未艾。

然而,在肯定“干细胞”投资前景可期的同时,中航投资并未忽视其投资风险。公告指出,干细胞治疗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其商业化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且针对干细胞治疗可操作性较强的符合我国卫生标准的行政法规仍尚未出台。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有关干细胞提纯、干细胞治疗方面的上市企业还未出现。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教授曾向媒体表示,“大家都说干细胞再生医学产品研究开发代表新方向,但目前只有干细胞库技术服务产生了经济效益,其他干细胞产品因为不能走入市场,都没挣什么钱,如有挣钱的也都是打擦边球。而规则没定下来,产品上不了市,VC/PE也不敢进来。”

由“规则”引发的这一困局有望得到破解。11月3日,在天津举行的“2012年国际抗衰老生命科技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祖泽透露,“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领导小组正在研究制定一整套全新的干细胞管理制度,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将比照发达国家一类新药进行管理”。业内人士认为,法规的出台有助于中国规范干细胞行业发展,尤其是临床治疗领域;未来或将有更多的干细胞企业走入资本市场,我国自己的干细胞药物亦有望早日敲开市场化大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