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 将重置市场“优胜劣汰”规律
(2012-12-10 13:41:40)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仿制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健康 |
分类: 政策与法规 |
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
将重置市场“优胜劣汰”规律
文/本刊记者 刘晓畅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SFDA表示要启动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开始,业内就讨论不断。普遍的预期是药品制造质量将全面被提高,在技术本源上推动优胜劣汰,行业面临洗牌。
SFDA拟进行
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
今年2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告诉记者,这是国家第一次将药品安全提高到以国务院文件的级别发出,体现了中央对药品安全的重视。《规划》明确提出要用5~10年时间,对2007 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前的仿制药,分期分批与被仿制药进行全面比对研究,使仿制药与被仿制药达到一致。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药品有1.6 万种,药品批准文号18.7 万个。其中,化学药品0.7 万种,批准文号12.1 万,绝大多数为仿制药,且重复开发严重。例如葡萄糖及其制剂批准文号2383个,氯化钠及其制剂批准文号1151个,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批准文号1152个。而许多中小仿制药企在质量上并不过关,盲目以低价扰乱市场,反而使在设备和投入方面做得到位的大企业在成本方面不具有优势,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在今年上半年曾透露,药监局有意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与新版GMP及药典的实施、药品标准提高等工作相结合,形成“组合拳”,合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品质量提升。
为了落实《规划》,11月,《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明确的时间表如下:
2012年,品种调研,出台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相关指导原则,参比制剂筛选评价。
2013年,建立参比制剂目录;构建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数据库,完成参比制剂的遴选与确认。
2014年,全面开展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品与参比制剂的比对研究与评价,完成部分品种质量一致性评价。
2015年,完成基本药物目录中固体口服制剂的质量一致性评价。
2015年-2020 年,开展注射剂及其他剂型的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节点之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常用的仿制药必须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否则将不予再注册,并撤销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据悉,此次工作方案明确“药品生产企业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主体”。主要流程和内容是:国家局公布拟评价品种并确定评价方法、标准及相应参比制剂→→企业以参比制剂为对照,按照评价方法和标准对产品进行评估,形成评估资料报当地省局→→省局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并抽取样品送药检所检验后,将企业评估资料、现场检查报告和样品检验报告报国家局专项办→→专项办组织专家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对外公布信息,不符合要求的,退回企业重新研究。
或引发行业洗牌
此前有一些企业担忧评价方法会从严,即便做一些简单的临床和生物利用度对照,成本也蛮高的。而此次工作方案也考虑到了已上市药物涉及面广,采用临床验证进行一致性评价存在很大困难,因此规定“可灵敏地反映体内疗效的体外试验是我们优先考虑的评价方法,同时也保留企业开展临床研究的权力”。
对于首先开展评价的口服固体制剂,主要选择多种介质下的溶出曲线的比较来评价是否与原研一致。这个评价标准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日本和美国的经验。日本自1998年开始实施“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陆续出版了《医疗用医药品品质情报集》(即日本参比制剂目录、橙皮书),而FDA药品审评中心的仿制药办公室属下的生物等效部也于2004年1月起在其官方网站上推出了“固体制剂溶出曲线库”。
自SFDA表示要启动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开始,业内就讨论不断。普遍的预期是药品制造质量将全面被提高,在技术本源上推动优胜劣汰,行业面临洗牌。医药投资人姜广策在其微博中评论“这个新政进一步提升了医药行业的竞争门槛,对研发实力和企业公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举将进一步推动医药行业洗牌。对于实力不济的药企赶紧找机会把自己卖了,别熬着了,拖下去没意义。”
而文件中亦已明确,已达到国际水平的仿制药,在药品定价、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有利于提高药品质量、保障药品安全的激励机制。
国药控股高级研究员干荣富认为,这一大工程需要配套的价格和招标政策来提高企业进行质量升级的积极性。在记者就“对于达到国际水平的仿制药企业能够有多大程度的受益”访问姜广策时,他表示“这个要看到时候出台的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