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揭榜

标签:
猴王杯华语诗赛新归来诗人协办 |
分类: 新归来诗人现场及动态 |
第三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揭榜
吉狄马加、徐培晨、沙克、史光柱获特设奖,吴投文等夺得新诗一等奖,冯健摘得旧体诗桂冠,共121名国内外诗人获奖

共有来自国内外的117位参赛诗人获奖。新诗方面,吴投文、顾艳(美)和聂沛获得一等奖,杨犁民、张映姝、邓大群(澳)、愚木和盘妙彬等获得二等奖,邢海珍、邵悦、施文英(法)、王进、草树、席地(澳门)、唐曦兰(俄)和丁东获得三等奖,辰水、康泾、孙大顺、马丽、安然、小西、王爱民、阿雅、椰子(菲)、蒹葭(澳)、海澜(加)、王春芳(希)和辛金顺(台)等45人获得佳作奖;旧体诗方面,冯健获得特等奖,马瑞新、星汉、李亚夫获得一等奖,沈忠辉、张庆辉、梁新荣(港)、李子凡、李振伟获得二等奖,朱永礼、陈湘洪、屈军、温蒂(加)、成延洲、张晓强、肖俊城(美)获得三等奖,向艳、陈亮、姜美玲、丁金波、陈镇、罗云川、周启垠、陈毅功、鲁钝(加)、刘小健(日)、蒹葭(澳)、王向华(美)等40人获得佳作奖。
本届“猴王杯”赛事活动组委会决定,特设四个荣誉性的奖项,跳出“猴王杯”的赛事本身,观照当代有关诗人、艺术家数十年的创作成就和奉献精神,授予其荣誉;他们不属于赛事参评对象,与赛事既定的各个奖项无关,其特约作品仅用于赛事活动的展示。由于吉狄马加享誉国际诗坛的卓越成就,积极推动中国当代诗歌事业,对中外诗歌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授予他“中国当代诗歌终身成就奖”;由于徐培晨卓越的国画创作成就和影响力,以“东方猴王”的品质和美誉,致力于传统诗歌与书法、国画艺术的融合,授予他“中国诗书画创作实践终身成就奖”;由于沙克优异的诗歌品质和诗学价值,积极助动汉语诗歌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交流,授予他“中国当代诗歌贡献奖”;由于史光柱非凡的作品成就,以中国“保尔·柯察金”的全社会影响力,贡献于诗歌和词曲事业,授予他“中国当代诗歌特别荣誉奖”。
新华网、作家网、长三角城市网、中诗网等媒体一直关注“猴王杯”诗歌大奖赛活动,各家媒体记者于近日采访了“猴王杯”赛事的组委会、顾问委员会、评委会的有关领导和学者专家,了解到赛事活动的有关情况。
“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活动总顾问徐培晨教授介绍说,举办“猴王杯”赛事的根本目的是“秉承中华文化传统,将“诗画互融”的理念落地为创作实践,发掘新时代人文精神,响应生态文明建设,举英才、出精品,积极推动汉语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三届赛事活动进行下来,全国各地十多个民族、海内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千上万的诗人踊跃参与,共创作了6万多首汉语诗歌,名家大家云集其中,蔚为壮观,其中不仅有许多海外的华人诗人积极参赛,还有外国诗人和汉学家用汉诗应征作品来表达对中国诗文化的认知喜爱,体现了海内外诗人对“猴王杯”主题的理解认可和对赛事活动的热情支持。
中国作家协会原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原副会长、《诗刊》原主编、“猴王杯”大奖赛活动顾问叶延滨表示,他关注着“猴王杯”赛事的进展情况,认为这是一项宏扬中华文化的公益活动,也是促进中华诗歌发展,推动当代诗歌创作的盛事。这也是一次生态文明的启示和普及,从灵长类的猴出发,引导更多的诗人关注自然生态,关注与我们共存于地球的所有生命。在新时代下的海内外华语诗歌交流互动中,“猴王杯”赛事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推进作用,影响广泛而功不可没;正如“猴王杯”的举办宗旨所言:传承民族文化血脉,彰显中国诗歌精神,书写出海内外华语诗歌同根同源、发展进步的健旺气质。
“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活动总策划、总评委,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沙克表示,从酝酿“猴王杯”诗文化公益项目的初始,我们就定位了它的根本宗旨,那便是弘扬中华猴文化所蕴含的精深思想和人文理念,倡导人与动物及自然的和谐共生,以精粹大气的诗篇歌咏自然、感悟生活,启迪人生、传播美善,用诗歌的力量参与事关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赛事活动的基本目的是积极推动华语诗歌在海内外的传播交流,传承民族传统血脉,努力彰显中国诗文化精神,书写出海内外华语诗歌同根同源、发展进步的健旺气质。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切合赛事主题,将纯粹的诗学追求、审美价值贯穿于赛事的始终。
“猴王杯”大奖赛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国文艺家杂志社总编辑、作家诗人向阳指出,“猴王杯”赛事活动吸引海内外众多名家大家和实力诗人参赛,体现它的非凡意义和重要价值。三年多来从稳控疫情到逐步走出疫情,我们恰在此间举办了三届的“猴王杯”赛事,如今大地回春,生机蓬勃,汉语诗歌的芬芳正在海内外传播交融,“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文理念,得到赛事参与者和广大读者的体认。我们主办“猴王杯”大赛,是想努力追求这样的目的:功在新时代的诗歌事业、利在历史性的文学愿景。按照“猴王杯”赛事积极推动汉语诗文化创造、交流和发展的宏旨,本届组委会授予吉狄马加、徐培晨、沙克和史光柱四位诗人和艺术家以荣誉性的特设奖,表彰他们对当代诗歌事业长达数十年的辛勤耕耘。向阳说明道,考量到许多的诗人、艺术家为中国当代诗歌和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猴王杯”理应予以关注和尊重,今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继续予以推行。特设奖的人选由组委会的成员推荐,不接受自荐。“猴王杯”赛事并非官方的文化工程,完全是靠民间资源和义工奉献作支撑的诗歌公益活动,不用纳税人一元钱,就像柔刚诗歌奖的项目属于民间出资出力一样。对于工程浩繁的“猴王杯”赛事,我们没有硬性的计划和任务非要做下去不可,做是公益,不做也是本分。如果赛事告一段落以后休赛一段时间,可能是为了再行集聚资源和力量。我们褒扬有关诗人、艺术家,是在激励一种奉献于诗歌和艺术的坚守精神,鼓个劲,留个纪念,不负诗歌和艺术的美善夙愿。
据文学评论家、第三届“猴王杯”赛事新诗评委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言宏教授,第三届“猴王杯”赛事旧体诗评委会主任、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朱寿桐教授透露,自2022年8月底启动第三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活动,四个月期限内收到来自国内外的28000多首新诗旧体诗参赛作品。经过工作人员海选,排除部分不符合参赛规定要求的来稿,由初评委遴选出近千位诗人相对优秀的新诗、旧体诗,然后进入复评,继而遴选出约500位新旧体诗人的作品作出编号,匿名进入终评委的决评。根据进入决评作品的总体情况,组委会决定适当增设个别层级的获奖数,最后由评委会终评出特等、一、二、三等奖和佳作奖117名。整个评审过程力求公平客观,注重作品的内容质量,原则上避却往届获奖者继续获奖,且将其中优者列为入围诗人表彰;同时我们兼顾海外诗人的获奖合理性,以切合华语诗赛活动的国际性题旨。获奖作品将公诸网站,并将出版获奖作品选集,海内外读者尽可鉴赏。
文学评论家、第三届“猴王杯”赛事新诗评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清华教授,诗人、第三届“猴王杯”赛事旧体诗评委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锋教授,都对参赛作品的总体水准有着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海内外数以万计的应征作品已经说明“猴王杯”赛事的公信力、感召力和品质,更说明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学主题深得世人共认。评委会专家也都有一个共识,无论什么样的文学赛事,都有自身的主旨、规则和价值诉求,何况“猴王杯”是一项民间资助、旨在诗歌文化公益的赛事,自然会与其他的文学赛事有所不同,“猴王杯”既注重参赛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准,也注重其题材内容的特色性、平衡性,力避空泛无物之作。在参赛规则严格和设奖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获奖的作品自有其优越和特点,未获奖的许多作品只能成为遗憾。
“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活动组委会执行主任,诗人、画家雁西和书法家高则宏,向媒体记者介绍道,徐培晨教授是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国画大家,猿猴画技艺卓绝,被海内外画坛誉为“东方猴王”,他四十多年来热心奉献于美术教育事业和文化公益事业,在江苏省内外各地捐献了九个艺术馆;近年来尤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诗歌大业,倡导和促进诗书画的相融落地,并发起举办和鼎力扶助“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活动,使它成为全国顶级的诗歌赛事。环视文化艺术领域,徐培晨先生的人生作为,堪称广施善行、德艺双馨。
据从赛事组委会了解,连续三届“猴王杯”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活动举办下来,得到了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以及中国诗歌网、中国韵文学会的指导、联办和支持,得到作家网、中国新归来诗人联盟和“诗词中国”组委会的协办。赛事活动相继由(按姓氏笔画为序)丁芒、丁捷、方祖岐、王山、王玉明、叶延滨、吉狄马加、朱文泉、张德祥、邱华栋、李少君、肖瑞峰、汪政、周文彰、胡占凡、周游、林莽、钟振振、顾浩、徐粤春、夏潮、梁鑫华、程绍武、喻继高、程郁缀等诗词界、文化界和评论界的领导、著名专家学者和诗人担任顾问委员会成员;赛事组委会相继由方文、王进、包岩、向阳、许德民、纪太年、应文浩、张智中、陆建、李中华、李松、林伟、金石开、周庆荣、周占林、俞明、徐英才、高翔、高则宏、赵智、夏才和、董继平、雁西、智百鸣等诗歌界名家及相关界别的人士担任成员。新诗、旧体诗评委会相继由(按姓氏笔画为序)王玉明、朱寿桐、江岚、何言宏、沙克、张清华、张德明、张荣彩、辛牧、陈义海、应文浩、李军、林雪、林峰、周庆荣、周明全、钟振振、钱志熙、徐培晨、高兴、梁晓明、曹辛华、程郁缀、董继平、雁西、蒋登科、橙子、薛庆国、臧棣等著名学者、评论家和诗人组成。
大赛组委会将视各方面情况,适时邀请全国诗歌界、文化界、艺术界和学术界领导、名家及部分获奖诗人,共襄隆重的颁奖典礼和诗歌朗诵文艺晚会。
(瞻远、西江月、刘文、权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