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三》教学设计

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材分析】
《分数混合运算(三)》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时,先通过画图法找等量关系式,再跟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能准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2) 数学思考:在观察、思考、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结果。
(3)问题解决: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并通过丰富的生活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也愿意与他人分享学习的成果。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能够做到独立思考和探究。
【教学重点】:
解答“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教学难点】:
通过画图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问题引入。
1.谈话导入:生活中的用水量哪几个月比较多?
2.出示信息: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分析图中的信息。
(九月用水量12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
【设计意图】:拉近距离,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入主题,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1、学生自主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各组参与交流讨论。
2、独立思考基础上,同伴间相互交流;
3、集体汇报交流讨论。
展示1:画图法;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给予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同伴间、集体间的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二)尝试应用方程解决问题
通过两种解题思路,根据画图法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式,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决问题。
法一:八月用水量-八月用水量×=九月用水量
法二:八月用水量×(1-)=九月用水量
【设计意图】:在找等量关系的基础上,学生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加深对用方程解决分数应用的理解和运用。
三、练习巩固,应用提升。
1、光明小学六年级有95人,比五年级的人数少,求五年级有多少人?
2、看图列式计算。
3、快乐信封(解方程)。
四、本课小结,总结收获。
五、板书设计。
九月 比 八月 节约了 八月-八月×
=九月
12 “1”
?
九月 是 八月的 (1-) 九月÷八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