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仙踪自寻乐

标签:
旅游驴友徒步 |
天柱仙踪自寻乐
九华山后山的青峭湾以其山高景秀,特别是境内的天柱峰高大神奇而名扬于世间,今天被称为“天柱仙踪”景区。其西南翻上大山鞍部即是著名的打鼓岭,东北方向就是历史上显赫的华严大学---翠峰寺,这个小山村还有一个有着四百年历史的学堂---天柱馆,虽说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办案曾来到此地,时隔几十年对它已经完全陌生了,希望来到此地探访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10月13日我参加了行者组织的驴友行动,随一群登山爱好者早上七点乘车来到青峭湾,下车一瞧,这可是大部队呀,足有四十多人,因我不是第一次参加他们的活动多少还认识一些人,再仔细瞧瞧,呵呵,今天我的年龄还是排名第二。再望望眼前的小山村已是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样子,但唯一没有变的就是那高大神奇的天柱峰,它给小山村映衬得无限美丽。
http://s10/bmiddle/002o9d8Kzy7opZ9JxSV99&690
http://s7/bmiddle/002o9d8Kzy7opZbmS4Sa6&690
当我们行进在村中时,一座典型皖南民居坐落在村中小楼中间格外引人注意,门楣上方赫然写着“天柱馆”三个字,我心里立即就明白了,这就是明代青阳隐居学者施达所创立的学堂,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施达(1573-1636)在此隐居讲学长达17年,崇祯九年(1636),因其门生张玮推举,皇帝多次诏其入京授职,施达托辞谢绝,崇祯帝敬其志性,诰封其为“征君”。今天的“天柱馆”是民国年间所建的建筑。
http://s11/bmiddle/002o9d8Kzy7opZgfWDo9a&690
出村后我们走上了登山之路,眼前是一片足有百亩的茶园,周围的都是大山,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它就是一个天然的氧吧,给人以心旷神怡。当我利用喘气的机会朝周围的山峰望去,天柱峰似乎已经转向变小,前方的打鼓岭也是就在我们眼前,突然心里一震,这不是历史上的徽州古道吗?当年青阳县西片到陵阳以及去徽州必须经过此地,我的先辈们也不知走过多少趟,当年我的父亲在这里曾还曾遭过土匪打劫呢。1938年是日本鬼子大举进攻之时,全民抗战也是全民饥寒交迫之时,那年腊月父亲从陵阳曹佐挺药店帮工准备回家过年,背着东家给的三块银元、两斤腊肉、几斤糯米路过打鼓岭。突然从树林了钻出三个提枪的人拦住去路,用枪低着父亲的胸口问道:“身上背的什么东西?”父亲知道遭遇了土匪,父亲也只好老实说背了些什么,其中一个土匪还说什么目前抗战紧要关头你们还有肉吃,命令父亲将所有东西留下以效劳抗日将士。无奈之下父亲只得求情,说是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只等这点东西回家过年,他们朝父亲仔细地望了又望,最后留下一块银元就给父亲放了,那年春节全家过了一个非常艰苦的年。
http://s16/bmiddle/002o9d8Kzy7opZjDMn5ef&690
http://s8/bmiddle/002o9d8Kzy7opZkoh7117&690
http://s16/bmiddle/002o9d8Kzy7opZlkzin4f&690
然而,我们并没有向打鼓岭方向行走,而是朝西北登山而去,大家穿行在密林之中,走到半山排一处山泉附近,发现一座依巨崖而建的石屋,里面足有20平米,这里朝阳而清净,这是什么人住居的呢?环顾四周还有一座僧人墓,墓碑上刻有鼎清老和尚之墓字样,落款是光绪十九年(1893),显然这座石屋当年是一座寺庙,它的历史至今至少有一百多年了。此处一座小庙说明当年和尚多么的清贫,又多么耐得住寂寞。
http://s5/bmiddle/002o9d8Kzy7opZqdoHib4&690
http://s12/bmiddle/002o9d8Kzy7opZrlcFBeb&690
http://s1/bmiddle/002o9d8Kzy7opZsKu6kf0&690
我们艰难地爬上了山脊,此时汗水已经湿透衣裳,驴友们都已朝西攀登骆驼峰去了,此时的我多少有些累,毕竟已是六十出头的人了,而且知道后来的路将是更加惊险难走,有必要保存体力,也只好先行到了沙弥庵等候驴友。沙弥庵,这个在百度上都搜不到的小庙,距最近的青峭湾至少也有十几里崎岖的山路,它被大山所环抱,周围都是高大的黄山松,挺拔美丽,这里除了一座两层小楼外,还留有些古迹,看来历史十分的悠久。我在现场用手机搜索,发现这里曾叫延华观,原为一座道观,直到九华山佛教盛行,宋朝时被佛教徒改名为“沙弥庵”。我还想多了解一点它的历史,庙中那位男居士以师父不在家为由而拒之。无论怎样我都十分敬佩在这里修行的佛教徒,他们真的能耐得住清贫寂寞,与那些过着养尊处优大庙里的僧人有着本质区别。
http://s11/bmiddle/002o9d8Kzy7opZwJg702a&690
http://s6/bmiddle/002o9d8Kzy7opZy4XGtd5&690
http://s12/bmiddle/002o9d8Kzy7opZz7LDldb&690
http://s7/bmiddle/002o9d8Kzy7opZAlvsWb6&690
待驴友们来到沙弥庵,稍作休整便再次出发,走过一段横排路来到一座山凹处,一部分人下山说是走近路返回青峭湾(此拨人后来走错了路,给组织者带来了担忧,他们自己擅自改变路线是不应该的),而我随行者爬上一座巨岩,来到了山脊,发现这里风景极美,能观青阳西片全境,那山下的山河村庄好似棋盘里的棋子,星星点点,但后来的路却是充满着惊险挑战。要么是攀岩走鲫鱼背,甚至手脚并用爬行;要么穿行在荆棘丛中与灌木拼刺。当我爬上一块巨岩之上,发现山下的大愿文化园对称的建筑实在太吸引眼球了,我不由得大喊:“我来了,太美了!”以释放我的情怀,赞美我可爱的家乡。
http://s12/bmiddle/002o9d8Kzy7opZFddQ79b&690
http://s10/bmiddle/002o9d8Kzy7opZGyiZb49&690
http://s11/bmiddle/002o9d8Kzy7opZI79Z81a&690
http://s4/bmiddle/002o9d8Kzy7opZJBl1pf3&690
http://s1/bmiddle/002o9d8Kzy7opZKRgxW50&690
http://s8/bmiddle/002o9d8Kzy7opZTHY2j37&690
http://s14/bmiddle/002o9d8Kzy7opZVhoMRdd&690
http://s6/bmiddle/002o9d8Kzy7opZWq2UJ35&690
http://s9/bmiddle/002o9d8Kzy7opZXSAyI98&690
再往后走就是下山路,这里是花岗岩风化区,豆大的沙粒附着地面,又不生长植物,那段路太惊险了,差不多人人都摔了跤,只是多与少的问题,在这里我几乎都是屁股着地,不放过任何小草和柴桩,把它当着救命稻草,小心翼翼地爬下山。当走过艰险后头看那白茫茫的沙子岗心中多少充满一些后怕。
http://s12/bmiddle/002o9d8Kzy7oq025n3Jbb&690
http://s9/bmiddle/002o9d8Kzy7oq03MNKg28&690
http://s14/mw690/002o9d8Kzy7oq09L9q50d&690
http://s14/bmiddle/002o9d8Kzy7oq0bsuTj2d&690
此后的下山路就谈不上什么惊险了,当我们踏上去翠峰寺的公路,一颗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但可惜的是翠峰寺就在眼前,距离那里也不过一公里的路程,因是集体行动无缘前往观赏了,只能遥望等待下次吧。
http://s14/bmiddle/002o9d8Kzy7oq0f0jBHdd&690
http://s3/bmiddle/002o9d8Kzy7oq0gCQTMa2&690
天柱有仙留踪迹, 行者组团来寻觅,
攀岩荆棘何所俱, 仙藏云间未寻得。
村夫2018年10月15日撰于寒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