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青阳腔博物馆

(2018-06-08 09:50:27)
标签:

历史

青阳腔

博物馆

走进青阳腔博物馆

 

我这人一辈子从事司法工作,对于文学艺术是个外行,尤其戏曲更是因为自己六音不全一辈子对它不感兴趣。但对本地的历史还略知一些,故对“青阳腔”这个古老的剧种还知道发源于青阳县,并且知道它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近日得知 “青阳腔博物馆”建成开放,便决定去参观欣赏一番。

http://s7/bmiddle/002o9d8Kzy7l5Rfk7vE36&690

http://s9/bmiddle/002o9d8Kzy7l5Rg7CrK38&690

http://s16/bmiddle/002o9d8Kzy7l5RgGNob6f&690

66下午,我来到位于县城南部新区的青阳腔博物馆,之前便得知该馆与县文化馆合署办公,所以到了便直接找我的老同学、文化馆馆长汪先生,当汪先生得知我的来意,便半开玩笑地说:“你这个铁人什么时候对戏曲产生了兴趣?”虽说我对青阳腔是个纯粹的门外汉,但汪先生还是冲着同学之情陪我参观并充当解说员,介绍了青阳腔产生的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今的现状,使我对青阳腔这个古老的剧种略知了一点皮毛。

http://s10/bmiddle/002o9d8Kzy7l5RkiENH79&690

http://s12/bmiddle/002o9d8Kzy7l5Rl2VFV6b&690

http://s8/bmiddle/002o9d8Kzy7l5Rleugf67&690

http://s9/bmiddle/002o9d8Kzy7l5Rm5TGU98&690

http://s16/bmiddle/002o9d8Kzy7l5RsHk9V3f&690

青阳腔,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声腔,发源于皖南青阳县,兴于明代嘉靖年间。明清时期,青阳县属于池州府,于是青阳腔又称“池州调”,与当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的昆曲并列为明代时尚雅调,与赣剧、清戏、徽剧、黄梅戏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其中徽剧由青阳腔直接演变而成。清代四大徽班进京产生了京剧,因此青阳腔被称为京剧的“鼻祖”。由于青阳腔唱腔变化灵活多样,戏曲语言通俗易懂,极大地提高了戏曲声腔的可塑性和表现力,后来从皖南发展到闽、湘、川、豫、晋、鲁等省,成为“天下时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徽剧、京剧、赣剧、川剧、黄梅戏等十多个剧种的形成和发展,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由于青阳腔是平民戏曲,为平民阶层所喜爱。然而,由于战争、瘟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原因,青阳腔日渐式微,在其发源地趋于濒于消亡的境地。鉴于此,政府在抢救性挖掘、整理青阳腔的同时,又与青阳腔又一个传承地江西湖口县加强联系、相互学习,使得青阳腔在它的发源地再次焕发青春,成为当地群众喜爱的戏曲。2006年,青阳腔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

看完青阳腔博物馆这个不大的展馆,使我感到在我的家乡青阳这块土地上产生了青阳腔,且对中国的戏曲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而感到自豪。今天政府投资建设青阳腔博物馆完全有必要,对人们了解青阳腔、认识青阳腔、发展青阳腔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http://s16/bmiddle/002o9d8Kzy7l5RwO9Ofdf&690


http://s2/bmiddle/002o9d8Kzy7l5RFiM7Lc1&690

临别时,这位老同学还不忘送一套5本《灵秀青阳》给我,说我长期从事司法工作,对本土的文学艺术了解甚少,算是利用退休闲暇生活来补补课,我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

 写于2018年6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扶贫交接有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