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思考

(2019-11-07 10:02:28)

学生良好的数学深度阅读能力不是天赋异禀的,而是经过长期积累和练习而成。数学教师更应该清楚这一点,不轻易放过口常教学活动中的任何能培养学生数学深度阅读能力的机会与素材。其中,加强学生数学语言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数学深度阅读应用能力的指导是口常教学的关键之处。

    (一)数学概念教学

    正因为所有的数学深度阅读活动都离不开学生对于信息源的概念知识的唤醒和记忆,揭示本质的且语言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小学生原有的数学经验较少,对基本概念处于初步认知阶段,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突出基本概念的教学。

    如《倍的认识》的教学,可以按照以下的流程进行教学:

    1.看图学说话:“把2只小狮子看成1份,大狮子有这样的3份,所以,大狮子的只数是小狮子的3倍。”分析“这样的”、“大狮子的只数”等词意,帮助学生理解倍的意义(文字语言)

    2.动手按照要求摆学具,并说一说所摆的倍比关系(具体图形语言)

    3.小练习:看线段图,寻找倍比关系(半抽象图形语言)

    4.学习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倍比关系(符号语言)

    (二)数学语言教学

    1.教师授课使用的语言要精准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小学数学教材往往根据学生思维特点,主要通过直观演示,观察思考出现的概念,然后由教师运用准确科学清晰的语言进行引导与概括,进而形成数学概念。因此,数学教师准确地运用口头文字语言,合理地使用每个字词。每个字词含义的确切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学生可以在听课的同时,通过模仿复述学习数学知识的准确文字表达方式。

    2.低年级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和课本阅读训练

小学中低段的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教材上的文字内容,甚至是练习的题目来加深规范的语言印象,学习规范的数学表达。

3.中高年级学生在练习中加强语言转化能力训练

    概念教学中扎实的语言训练是数学深度阅读能力的基础,而数学语言转化的训练也需要从点滴的练习教学抓起。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语言的学习经验,并已经过了相关数学语言的训练,因此在阅读教学指导上不仅仅是倾听模仿教师语言,朗读教材文字和习题,他们还需要作进一步的阅读训练。如,仔细阅读教材的目录,阅读教材呈现的概念原理,阅读教材例题的编排等并作出相应的思考。

    练习材料或习题呈现时的多种语言形式交替出现,也可锻炼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应用能力。

    如:平时较多的练习是根据题中所给的文字叙述来列综合算式。而教师在练习设计的时候可以适当做一些调整,变换习题形式,例如要求学生根据“7.5 -15×0.4”编文字题。

    解答:7.5150.4的积,差是多少?

    7.5150.4的积多多少?

    150.4倍比7.5少多少?

    150.47.5少多少?

    0.4157.5相差多少?

同样的,在高年级的学生中还可以开展根据学过的内容出一份练习卷、将自己的体验收获做成小报等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阅读方法指导

文字、符号、图形、图表的交替使用使数学问题显得精准。因此,对于数学问题的阅读一般以精读为主,逐字逐句地理解题意,不可跳跃思考,但是对于所读材料中的情境类的背景信息则需要剔除。以习题教学为例,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三步:

1.通读。引导学生把题目读完,大致了解题目所说的情景,初步感受问题以及弄清楚要求什么。

    2.精读。划出题目中关键词句,进一步带着问题研读它们,特别要认真揣摩包含数量关系的语句。

3.分析。做到读写结合,这里的写是指把前一步提炼出的重要语句,用画图、表格进行数学语言的转化,以厘清数量关系,帮助建立解题模型。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则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

(四)拓展课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阅读材料往往止步于课本、习题,长期大量的训练难免枯燥。适当增加课外数学类素材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改变数学教学的枯燥现状,增加数学的人文情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学习《鸡兔同笼》一课时,可以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问题提出的相关背景知识,阅读各种独特的解法,并分析其中之精妙;还可以阅读数学家的传记,感受数学发展之久远;也可以尝试解决古今中外的一些名题,感受数学之精巧;还可以观赏与科技艺术相结合制作出的科技、艺术新品,感受数学之神奇唯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