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斌与无痕教育》有感
(2018-05-16 10:50:36)无痕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的规律与原则,是一种教育的美学与哲学。
追寻无痕教育,徐老师将教学中的“进”与“退”演绎得如行云流水般从容。他记住了老子的话:“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他记住了朱光潜的话:“入世需要执着,出世便得‘破我执’。”徐斌老师善于退,退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退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退到学生的思维起点,激发学生思维的过渡性特点。敢于进,要进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的点点知识连成串儿;进到学生的思维深处,使学生的多种思维形式形成“思维合力”;进到学生的实际应用,使得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潜移默化中理解,循序渐进中掌握,春风化雨中提升。
成尚荣先生说,要想对徐斌做评述,很不易,因为他很优秀,而且优秀得很全面。读徐斌老师的书,我明白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其中一部分来自阅读。徐老师在工作最初的几年里,读了50多部理论书籍、2000多本教育期刊,不仅如此,徐老师的阅读超越数学和教育,内容涉及历史文学美学哲学等方面,他说他读的最多是武侠小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这些阅读,造就了他丰富的知识背景,开阔了他的知识视野,他丰厚的文化积淀在他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他别具一格的教学成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听了徐斌老师的很多课,越发觉得徐老师的课给人一种厚实稳健的感觉。他的课堂充满激情,又不是只有激情,不是外表的张扬,而是内心的智慧。他课堂上的微笑给人一种温暖、一种灵动,一种从容。成尚荣先生说,徐斌老师的厚实不只是“实”,更是思维的厚度,精致中的开放,还有删繁就简。他的课堂没有精美的课件、精致的教具,但完全不影响他的课堂教学,相反他的力度就在简洁之中。我想这就是“无招胜有招”,无痕胜有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