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评课稿

(2018-01-02 07:57:09)

杨老师在组织本节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完整经历规律的探索和发现过程,既获得一些有趣的结论,又领悟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这节课听下来,我想对老师说以下几点。

1.等一等,给孩子机会

多边形的面积不仅和它边上的钉子数有关,还与它内部的钉子数有关。也就是说,影响多边形面积的变量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为了便于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必须要利用函数思想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在简单介绍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及其面积的求法之后,杨老师首先出示三个简单的多边形,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计算和比较,初步发现多边形的面积与它边上的钉子数是有关系的,即“多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边上钉子数的一半”。在这里,建议杨老师要让学生完整叙说自己的发现,并结合具体例子来阐述。当学生说到一半时,教师可以等一等、或者指着课件上的图形引一引,不要过于着急的帮着学生说。在探究形内钉子数是2枚的多边形,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时,老师也在抢学生回答。杨茂秀教授说:“孩子怎么没有变成善于学习的人呢?我想,就是因为太多人都处心积虑地想要教他,却忘了给他自己选择、自己活动、自己去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

2.猜一猜,促孩子思维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数学课程和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找规律”内容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良好载体。曹老师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猜想”,但“猜想”的依据有所不同:形内钉子数是1枚、2枚时,让学生从已有的三组数据出发,通过归纳提出猜想;形内钉子数超过2枚时,让学生依据已有的两个规律(S=n÷2S=n÷2+1)进行思考,通过类比提出猜想。虽然都是猜想,但是思维层次有所不同,两个层次的数学思考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凸显了合情推理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建议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思维去提出猜想,说出猜想,验证猜想。不要牵着学生走,应由扶到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