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乃更迭的橹声悠远,灯影绰绰,溪亭填满了长长短短的相思味道,湿草漫漫,落日秦筝,晚归的燕子衔来流光渐醉的春事,斜倚着十二阑东风,寂静得不得了,美得不得了。一汀烟雨,杏花犹寒,这在青山隐隐,碧水迢迢尽头掩映着的江南呦,雕栋画舫,闲池影壁,复廊几回,轻轻推开那扇微启的朱门,曲声婉转,红荷正好,恍惚间,如若望见了故事里莺莺燕燕裙袂飞扬的曼妙佳人。
《白蛇传》讲来,多少像是在清明雨前采摘,用女子暖香体温烘干的西湖龙井,如斯风物,时时以水来煎泡烹煮冲沏,杯盏玉瓯中素涛细沫嫩滑盈抱,全是荡漾的旖旎。而以电影的声光来叙述这则亘古犹新的母本,更是金粉荟萃——1956年由李香兰(山口淑子)与池部良合演的日本电影【白夫人之妖恋】;1962年邵氏出品,岳枫导演,影后林黛与影帝赵雷领衔的【白蛇传】以及最当人们熟识的徐克版【青蛇】。寻遍芳踪,蓦然回首,错愕惊觉原来1978年时还有这么一部满怀心事声声漏娇吟的【真白蛇传】。年代已久远,电影画面自然被岁月侵蚀得利害,但朦胧模糊的颗粒感看来恰如远山上有云,云里散开了画。若说赵氏的【新白娘子传奇】是电视剧作品中最醇正的白蛇“史诗”翘楚,那么这部林氏的【真白蛇传】则就是电影里最贴合口耳相传的民间传颂的绣像描红绘本了。它倒始终如一首倒映在西湖清波上对仗工整,平仄规齐,起承转合面面俱到毫无差池的诗篇,温吞柔雅的气韵,古拙精巧的质地,玲珑细腻的神情,雨时又弥漫着一缕闲淡的凄楚,连片末孤孑雷峰矗立的忧伤也不失唯美。彼时林青霞还在做着琼瑶麾下楚楚堪怜的纯情玉女,虽不及后期浓艳冷丽的华彩来得炉火纯青,但未经雕琢的一股恬淡倒也怡人,与中规中矩的秦祥林携手银幕,共话情如水,爱如潮的聚散依依。
古典传奇自是一条涓涓流淌的河,而“爱情”同“神幻”则是这河流之上的一座座码头或港湾,潮起潮落,船来舟往,泡一壶抢旗翻腾,茸毫摇曳,栩栩如生的绿茶,就一楼秋风,细细感怀这琴瑟筝弦织就的华年。
“遇湖而合,遇海而分,遇酒莫乱,遇水莫争。千秋万世,现尔痴情。”全片紧紧围绕这六句四字偈语有条不紊绵延开:仙踪、游湖、说亲、开店、散瘟、赠符,逐道、端阳、现迹、盗草、水漫、断桥、产贵、飞钵、镇塔、祭塔,环环相扣,除了主角四人,梨山老母、师兄鲶鱼精黑风大王(苗天饰演,即是蔡明亮导演电影中一直出演小康父亲的演员)、茅山道士、南极仙翁、鹿童鹤仙、许仙姐姐姐夫等传统话本里的人物逐一络绎登场,以达到形式的“完满”,也可见此片并无任何创新“戏说”成分。片头背景采用大幅的《白蛇传》水墨彩绘,尤似线装的古本插画,缓缓推进摩挲,一心一意安分营造着“正统”的老旧风格。
开篇许白相遇后不久,即掀起一段诙谐妙趣的小高潮——小青一连串的施法,比如赠予船翁银子打赏,原是这鬼丫头拿田螺变的元宝,唬得老头后仰倒栽入水中,滑稽喜感十足;而趁着白素贞与许仙浓情蜜意共伞沐风雨的空挡儿,小青又将荒废的祠堂老院变作总镇府,抛石子变管家,摘翠叶变丫鬟,忙得不亦乐乎,细致周到,亦足够引人入胜。更有意思的是,白素贞请托小青代为说媒,这小妖女和姐姐讨价还价,要二女共侍一夫,“三七分丈”这才答允。洞房花烛七日后药铺开张,小青自然闹着要分许仙一日,但白蛇以其妖毒尚存推辞,小青怄气,半分嫉妒半分艳羡酸溜溜地道,“三七分丈,哼,本就空口无凭!新人进了房,媒人就踢过墙,哪里还管什么三七二十一啊!”之于秦之敏饰演的青蛇,无论造型或是性格设定,虽保留传统剧情中的泼辣刁蛮古灵精怪,但可爱娇俏不足,惟有靠这时而不时提神的台词,才略见其顽皮伶俐。值得一提的是,因受年代局限技术制约,拍摄施法时,无法以光束或特殊声效展现变幻,只是靠演员拈起兰花指,对襟擎至胸前,配合口中念念有词,以镜头快切做辅来达到效果,突兀粗粝,但贵在不失真实。而“三七分丈”实属封建余毒,在科学昌明的时代演绎不免可笑愚昧,也有悖于青蛇忠心护主主婢姐妹情谊的渲染,故而这条线索自此就不了了之。
另一处“赠符”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许仙受道士蛊惑以灵符试妻,而白蛇侧卧假寐——如此就聪明地避免了夫妻二人正面冲突的怪异与尴尬,同时又展现出白素贞暗自做法与灵符相抗的痛苦隐忍。道士鼓吹三口符水都喷洒至妖精身上时,纵使她道行高深亦会无力回天,于是当许仙正欲吐出第三口符水时,导演安排白素贞倾时起身,许仙未料妻子突然醒来,惊异之下,一口符水竟咽到自己腹中。秦祥林做起夸张扭曲的面孔,大呼“我要现原形了”,佐之以铜镜中变形失真的容貌特写,和那一声惊猝的“我不是人!”一语双关,狠狠讽刺了男性的动摇耳根子软而怀疑妻子招致祸灾的本性。
因为尊崇了最民间的说辞,【真白蛇传】无可避免警世醒民的腔调——水淹金山控水失利,徒增杀业而永镇古塔(很人文的一点是,此版白蛇无法控制江水,并非动了胎气法力折损,而是她担心丈夫会被洪水所累受伤害而分心,不忍做法,故而自乱阵脚)。人妖殊途还是最后升华出的主旨,因此在对法海、道士等“卫道士”形象的刻画上也并未一味的冷酷恶毒脸谱化,处处为“注定悲剧”做注脚罢了。
特效方面,“逐道”一节,白蛇青蛇双双抛出飞剑,凌空乱舞,算是当时武打场面中最时兴花哨的款式了;而鲶鱼精黑风助阵,剧组特意制作了一条黝黑的鲶鱼模型置于湖中,喷射水柱,好好颠簸了道士一番;而“水漫”时,白蛇以金钗变作金龙与法海的锡制禅杖所变的青龙在半空扭打,喷火,翻腾,撕咬,上演“金非锡比”的高潮桥段,看上去自然朴素原始,但在当时必定算作大手笔,且有一种无法复制的风情况味。这些“神话”场景在叙述时起到了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可仅从技术角度一意抨击批判。
林青霞造型多以米白、粉红、浅梨黄和石青为主,缎子面居多,素馨干净,但略嫌寡淡不够脱俗。其中最爱那件墨染瓷蓝的青花,是盗草、水漫时涉及武戏的服饰,与京剧中不同场景配不同功能(注意,是功能,不仅仅只是换一套衣服)的服装异曲同工,袖口收束,外罩小披肩,清新而飒爽,加上钗环绦带,金簪玉佩,美人肤润凝露,俨然从宋代古画里飘然而至的女子。当时林青霞还未得徐克王家卫或文艺或武侠的锤炼,气场全无,白蛇塑造得过于弱不禁风,单薄孱弱,甚至没有性格可言,全就赢在一个“真”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