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2013-11-15 15:55:05)
标签: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电影摄影师吴蔚云

电影光影大师黄绍芬

电影摄影大师吴印咸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一、吴印咸(1900-1994):一生是摄影的一生

   吴印咸出身于书香人家,191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学习,同时自学摄影。1932年进入天一影片公司充当美工师,从此开始接触电影。1935年他第一次独立拍摄的电影就是田汉编写的《风云儿女》,后又接拍袁牧之编导的《都市风光》以及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的《生死同心》。1937年他拍摄电影《马路天使》,由于摄影技巧的日臻成熟,他大胆地在该片中尝试灯光和日光衔接的用光技术,通过拍摄,在用光上显得更熟练。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纪录片《白求恩大夫》

  1938年吴印咸来到武汉,准备去华北拍摄抗日纪录片,当时世界电影大师伊文思拍完《四万万人民》,遂将一台“埃姆”电影摄影机和两千余英尺电影负片送给八路军,由吴印咸负责接收器材。《延安与八路军》的拍摄掀开解放区电影的新篇章。一次日军空袭,当时正在拆修摄影机的吴印咸听到爆炸声立即扑到机器上,以身护机。
  1939年吴印咸从晋西到冀中跟随白求恩大夫,他在战火中跟踪拍摄的这部纪录片《白求恩大夫》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名垂千古的影片。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马路天使》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红旗谱》

  日本投降后,延安电影团接受任务跋涉到东北接收“满映”。1946年10月“东影”成立,吴印咸任副厂长兼技术厂长。1956年,被调往北京,筹建我国第一所电影高等学府———北京电影学院,任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他亲自讲授摄影构图课,主持编著《摄影艺术表现方法》,该书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高校摄影教材。结合教学,他于1960年拍摄了凌子风导演、崔嵬主演的电影《红旗谱》,吴印咸也因此荣获第一届“百花奖”最佳摄影奖。
  经典作品:《马路天使》、《白求恩大夫》、《红旗谱》。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二、黄绍芬(1911-1997):当之无愧的光影大师
    黄绍芬18岁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做摄影师、摄影组长。1930年拍摄处女作《故都春梦》,大胆开创镜头加纱的先例,从此声誉大振。后又拍摄《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等片。
  1933年起积极投身左翼电影运动,拍摄《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香雪海》、《天伦》、《到自然去》等影片,他所拍摄的影片几乎囊括了同时代的优秀影片。

    “孤岛”时期黄绍芬留守上海,仍坚持高产优质的拍摄,因拒绝与日伪合作,到上海一家化学工厂任职员。1946年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摄影执导兼技术主任,拍摄《遥远的爱》,并指导拍摄了《夜店》、《假凤虚凰》、《生死恨》、《艳阳天》等多部影片。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亲自拍摄了解放军入城的大型纪录片。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1954年由桑弧导演、黄绍芬摄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成立后成功尝试拍摄的彩色戏曲片。1957年他拍摄了谢晋导演的成名作《女篮五号》,同年在文化部举办的1949至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黄绍芬获得个人一等奖。1953年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舞台艺术片一等奖;拍摄的电影剧照《枯木逢春》,获上海电影剧照展览一等奖。
  1959年他拍摄了郑君里导演、赵丹主演的影片《林则徐》和《聂耳》,1964年拍摄《霓虹灯下的哨兵》。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女篮五号》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聂耳》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林则徐》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霓虹灯下的哨兵》
  黄绍芬摄影技巧娴熟、采光讲究、构图质朴、善于刻画人物,烘托环境气氛,是当之无愧的光影大师。值得一提的是他除了拍摄近百部影片之外,还对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电影摄影人才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经典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女篮五号》、《林则徐》。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三、吴蔚云(1907-2003):现实主义创作观念
    1922年吴蔚云学徒彩色版画石印工艺,扎实的美术功底为他走上电影摄影打好了基础。20岁时他进入天一影片公司学习摄影洗印,开始电影生涯。从1927年至1933年他先后在天一、明星等影片公司拍摄了近三十部影片,比较成功的影片有《小女伶》、《飞絮》、《挣扎》等。1934年他为电通公司拍摄影片《桃李劫》、《逃亡》、《暴风雨》等,摄影创作趋向现实主义。
  1934年为电通公司拍摄影片《桃李劫》、《逃亡》、《暴风雨》等影片,摄影创作趋向现实主义。
    1935年后,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训处电影股、中国电影制片厂、大地影业公司任摄影师,拍摄新闻片《抗战实录》,故事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火的洗礼》、《孤岛天堂》、《日本间谍》等。

    1942年后,任中央电影摄影场、中电一厂摄影师和昆仑影业公司摄影师兼技术主任,拍摄影片《还乡日记》(与王玉如合作)、《遥远的爱》(与朱今明合作)、《关不住的春光》等,并担任《一江春水向东流》与《丽人行》的摄影顾问和技术指导。
    1946年后,任“中电”一厂摄影师、昆仓影业公司摄影师兼技术主任。拍摄《还乡日记》、《关不住的春光》等影片。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赵一曼》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白毛女》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戏曲电影《搜书院》

  解放后他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拍摄了电影《赵一曼》、《白毛女》、《土地》等影片。他因拍摄《白毛女》于1957年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后调回上海,拍摄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下集)、《搜书院》、《陈三五娘》等。并参与研制新型摄影机、光学技巧印片机、海底摄影设备及立体电影拍摄设备等。

    在改革开放以后仍担任歌剧电影《江姐》的摄影工作,并在《儿子、孙子和种子》、《于无声处》等影片的摄影顾问。

  经典作品:《孤岛天堂》、《白毛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