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

标签:
中国电影三大摄影师电影摄影师吴蔚云电影光影大师黄绍芬电影摄影大师吴印咸 |
1938年吴印咸来到武汉,准备去华北拍摄抗日纪录片,当时世界电影大师伊文思拍完《四万万人民》,遂将一台“埃姆”电影摄影机和两千余英尺电影负片送给八路军,由吴印咸负责接收器材。《延安与八路军》的拍摄掀开解放区电影的新篇章。一次日军空袭,当时正在拆修摄影机的吴印咸听到爆炸声立即扑到机器上,以身护机。
1939年吴印咸从晋西到冀中跟随白求恩大夫,他在战火中跟踪拍摄的这部纪录片《白求恩大夫》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名垂千古的影片。
日本投降后,延安电影团接受任务跋涉到东北接收“满映”。1946年10月“东影”成立,吴印咸任副厂长兼技术厂长。1956年,被调往北京,筹建我国第一所电影高等学府———北京电影学院,任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他亲自讲授摄影构图课,主持编著《摄影艺术表现方法》,该书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高校摄影教材。结合教学,他于1960年拍摄了凌子风导演、崔嵬主演的电影《红旗谱》,吴印咸也因此荣获第一届“百花奖”最佳摄影奖。
经典作品:《马路天使》、《白求恩大夫》、《红旗谱》。
1933年起积极投身左翼电影运动,拍摄《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香雪海》、《天伦》、《到自然去》等影片,他所拍摄的影片几乎囊括了同时代的优秀影片。
1954年由桑弧导演、黄绍芬摄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成立后成功尝试拍摄的彩色戏曲片。1957年他拍摄了谢晋导演的成名作《女篮五号》,同年在文化部举办的1949至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黄绍芬获得个人一等奖。1953年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舞台艺术片一等奖;拍摄的电影剧照《枯木逢春》,获上海电影剧照展览一等奖。
1959年他拍摄了郑君里导演、赵丹主演的影片《林则徐》和《聂耳》,1964年拍摄《霓虹灯下的哨兵》。
黄绍芬摄影技巧娴熟、采光讲究、构图质朴、善于刻画人物,烘托环境气氛,是当之无愧的光影大师。值得一提的是他除了拍摄近百部影片之外,还对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电影摄影人才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经典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女篮五号》、《林则徐》。
1934年为电通公司拍摄影片《桃李劫》、《逃亡》、《暴风雨》等影片,摄影创作趋向现实主义。
解放后他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拍摄了电影《赵一曼》、《白毛女》、《土地》等影片。他因拍摄《白毛女》于1957年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后调回上海,拍摄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下集)、《搜书院》、《陈三五娘》等。并参与研制新型摄影机、光学技巧印片机、海底摄影设备及立体电影拍摄设备等。
经典作品:《孤岛天堂》、《白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