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渔光曲》: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故事片

(2013-06-29 23:29:28)
标签:

第一部在国外获奖电影

《渔光曲》在国外获奖

中国左翼电影代表作

娱乐

分类: 民国电影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渔光曲》在苏联举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获得了荣获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渔光曲》遂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渔光曲》: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故事片
    “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是由苏联电影工作者俱乐部为纪念苏联电影国有化15周年举办的国际性电影展览活动,共有20几个国家的代表和影片参加,送展影片近百部,其中有8个国家的20几部影片参加了评选。中国选送的影片为联华公司出品的《渔光曲》、《大路》,明星公司的《空谷兰》、《姊妹花》、《春蚕》、《重婚》,以及电通、艺华公司的影片各一部。展览会自1935年2月21日开幕,至3月2日结束,获得前三名奖励的分别是苏联、法国和美国电影。中国影片《渔光曲》位列第九名,获得了正式的荣誉证书,被评价为“优越地、勇敢地尝试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与优良性质的现实主义的描写”。

         《渔光曲》: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故事片
    《渔光曲》由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摄制,编导蔡楚生,主演王人美、韩兰根等。

    该片首映时广告词:“连绵三十年的惨剧,惆怅两世代的恨史。”

                    “沧海中渔民血泪语,人海中芸芸众生相。”

    导演蔡楚生延续其师郑正秋的苦情戏风格,打造了一颗重磅催泪弹。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狭路相逢弟子胜。影片描写了一个渔民之家的悲惨故事。

            《渔光曲》: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故事片

电影故事:

    渔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对孪生子女小猴、小猫。一场暴风雨夺去了徐福的生命,徐妻只得撇下刚生下的儿女,只身到了船王何家做了奶妈。
    十年后,何家少爷子英和小猫、小猴都长大,由于三人从小在一起长大的,所以相互非常要好。

    又过了八年,小猫、小猴继承父业,租了何家的渔船,以捕鱼为生。何家少爷子英出国留学,主攻渔业,临行时三人聚在一起,子英表示将来回国后要出力改良中国的渔业。在此之后,渔民的生活很不平静,盗匪横行,徐家生活依旧十分贫困,而且家里遭劫,徐妈双目失明。何家又同外国人一起办了一个渔业公司,小猫、小猴捕鱼更加困难,他们只得带着母亲到上海去找舅舅。但舅舅也只以在街头卖唱为生,小猫、小猴只好和舅舅一起卖唱。巧的是,在上海他们遇到了回国的子英,如今子英进了父亲的公司。好心的子英给了小猫、小猴一百块钱,没想到这些钱反倒让他们被诬陷是抢劫而得的,因而被捕入狱。他们出狱后,家里发生了火灾,徐妈和舅舅葬身火海。小猫、小猴无家可归。

    何子英希望小猫、小猴到何家去,但子英家也因父亲的姨太太卷款逃走而致业公司破产自杀了。目睹这一切的子英放弃了他那改良的计划,跟着小猫、小猴一起到海上捕鱼。不幸的是,小猴因捕鱼受重伤致死,影片在小猫姜婉的《渔光曲》的歌声中结束……

《渔光曲》: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故事片

    这部影片的编导蔡楚生曾做过中国电影的开拓者郑正秋的助理,其影片也深得郑正秋电影理念的熏染,关注现实,描写生活的苦难,情节曲折感人,更有着蔡楚生一贯的真实细腻的电影特色。特别是贯穿全片的主题歌《渔光曲》(由王人美主唱)凄婉动人,广为流传。影片表现手法质朴,却又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开头和结尾尤为动人,前后对应地配以清新真挚的主题歌,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渔光曲》因采取外景实拍,并采用国产设备录音,使得拍摄周期达18个月之久,这在当时电影界实属罕见,其精良程度在当时看来绝对算得上“大片”。1934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该片,将其誉为“冲破中国电影圈向世界迈进、中西人士同声赞美的世界巨片”。影片于1934年6月14日在国内上映后,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效果创造了在一家影院里连映84天的上映纪录,打破了此前由《姊妹花》创造的连映60多天的纪录,可谓盛况空前(这一纪录直到1947年同样由蔡楚生参与创作的名作《一江春水向东流》问世才被打破。后者连续上映达3个月之久)。
               《渔光曲》: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故事片

   《渔光曲》影片故事情节动人,画面编排精练,格调凄婉压抑,节奏缓慢抒情,通观全片完全脱离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整体风格迥异于以往的中国电影,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先河。

    《渔光曲》用它的魅力征服了观众。《渔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轮演了40多天,而一般的影片也就演10天左右。造成轰动效应。电影票很难买到,许多人不只是看一遍。这部影片感动了不同阶层的人,许多太太小姐都是哭着走出影院的。上海《新闻报》刊登了一幅特大广告,“渔光曲”三个字占据了两个版面,每个字尺寸足有一部电话机那般大!这是一位家境富裕的青年观众,在观看影片后甚感自豪,觉得国产片可与外国一流影片媲美,便说服父亲自费刊登广告,要让《渔光曲》家喻户晓。
        《渔光曲》: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故事片

      《渔光曲》上映时,上海正逢60年未遇的酷暑,人们照样端坐在没有空调的金城大戏院观看,该片连映了84天,创下票房奇迹。影片中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的主题歌《渔光曲》十几万张唱片一抢而空。在《渔光曲》连映的日子里,金城大戏院门口天天挤得水泄不通,成为上海滩一大奇观。各家报纸对此作了连续报道与炒作,所拟标题令人过目难忘:
    “人活80岁罕见,片映80天绝无 !”
    “街头巷尾无人不谈《渔光曲》,无人不唱《渔光曲》”
    “由夏而秋拷贝三易,卖座如一空前绝后”

                           《渔光曲》: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故事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派往苏联的代表团中,惟一的一位演员就是大名鼎鼎的胡蝶。因而蝴蝶也成为第一位走出国门的女演员。

                         《渔光曲》: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故事片

    20世纪30年代当然不是太平盛世,时代需要艺术家们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和惨淡的人生。在前苏联电影热衷立神、美国电影疯狂造梦的时候,30年代中国电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左翼电影运动。1933年上映的《狂流》是左翼电影运动的第一部影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始,接着《春蚕》、《上海24小时》、《脂粉市场》等一系列的左翼电影揭开了声色犬马的“黄金时代”背后另一个上海的真实面目。首次在银幕上展示了那个年代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人生。这使得后辈在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这个浪漫得有些神奇的时代投以迷恋的一瞥时,记得的往事不仅仅是老爵士乐、香烟牌子上的美女和旗袍主人的香水,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这纷陈杂乱的背后,有一些泛黄的胶片上铭刻下了时代的呐喊,百姓的苦难,民族的艰辛,隐隐的还看得见斑斑的血迹,当然我们还应该惊喜和自豪,因为当时的中国电影已经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一如英国电影学院的电影活动家托尼·雷恩在1985年伦敦举行的“中国电影回顾展”上所称:“中国很久很久以来,已经有了世界级的优秀电影了。”
              《渔光曲》: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故事片
电影拍摄小故事:
    1、1933年夏末某夜,联华二厂正在开拍《渔光曲》中火烧茅屋的一场戏。当时正在刮东风,茅屋的位置坐东南朝西北,导演的指挥台恰恰在下风。蔡楚生一声令下,茅屋立刻熊熊燃烧起来,救火之声四起,几十个人担水穿梭抢救,一片紧张气氛。站在下风口的蔡楚生被阵阵浓烟熏得喉干、鼻塞、眼泪直流,但仍固守岗位,坚持指挥,最后因眼花从近三米高的指挥台上摔了下来,闪了腰部。9月19日,他忍着腰痛,又带队奔赴浙东石埔渔镇拍摄外景去了。
    2、联华电工金传松在为《渔光曲》配光时不慎从高空跌下摔死,蔡楚生对此感到非常悲痛。《渔光曲》拍成后,他特地在片前加上一条字幕,上书:“纪念殉职工人金传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