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木棉袈裟》:中国第一部合拍片

标签:
福建电影制片厂第一部合拍片木棉袈裟娱乐福影厂厂长吴彤电影故事欣赏 |
分类: 新时期电影 |

福建电影制片厂在合拍片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创作团队上,《木棉袈裟》邀请到当时国际级武术教练曾乃梁担任武术顾问和当年河北武术队主力队员徐向东主演。影片还让于荣光一举成名。之前于荣光是一名京剧演员,整个剧组只有他不是练武术的,因此在组里,于荣光笑称:“我大气都不敢喘,生怕得罪了哪位高人,被打个鼻青脸肿。”与现代所谓的功夫大片相比,《木棉袈裟》绝对是武打片中的经典,片中没有天上飞来飞去那种夸张表演,一招一式都实实在在。
《木棉袈裟》编剧、导演徐小明是以一部电视剧《霍元甲》红遍内地的,在片中,他还献唱插曲《何必当初相逢》,至今仍是众多影迷的至爱。
1958年,福州白马河边还是一片农田,被吴彤等电影人看中,后来这地方盖起了楼房,建起福建电影制片厂。吴彤担任福建电影制片厂厂长期间,最让她自豪的影片就是《木棉袈裟》,该影片不仅在国内深受观众喜欢,还通过香港合作方的渠道,在国外发行。让中国影片走向世界,这是吴彤作为一个电影人的梦想。
1、贷款拍戏挖了第一桶金
福建电影制片厂建立后,主要是拍摄新闻纪录片,其中有一部表现福建工艺美术品的纪录片《艺苑花圃》被翻译成五国语言,全世界发行,在当时引起业界关注。
1980年,福建电影制片厂恢复建制后不久,尽管对于拍摄故事片有些力不从心,但是按吴彤的话说,为了搞事业,胆子就必须大些,最后选定了《小城春秋》。当时吴彤承受着压力,因为厂里少数骨干明确反对,说福影厂只能拍摄纪录片,拍摄故事片方向就是错误的。
吴彤说:“这部戏投资拍摄一部分资金是贷款来的,但我没有考虑到什么后果,只对影片取得成功充满信心。”《小城春秋》获得巨大成功,也为福建电影制片厂挖得第一桶金。当时一般影片中影收购就30多万,而《小城春秋》卖了80万。
2、跻身全国16家能拍故事片的制片厂
《小城春秋》让福建电影制片厂有了拍故事片的资格,但1984年,又赶上了全国故事片大批“下马”。福建电影制片厂很可能又不能拍故事片了,着急的吴彤上京求援,当时福建电影制片厂正好拍摄好了一部故事片《路》,片子讲述了回城知青为了生计出路而到街头摆摊的故事。
3、吴彤认为这是全国第一部触及市场经济话题的影片。
当吴彤带着影片到北京给相关部门看后,很多人为影片叫好。由于《路》起了一定的作用,福建电影制片厂成为能拍摄故事片的制片厂,当时全国只有16家电影制片厂获此资格。
对于福建电影制片厂如何与《木棉袈裟》结缘,吴彤说过程还是相当艰难的。当时吴彤得知香港有个影片公司打算在内地找个电影厂合作拍武侠片,问是否有意合作,吴彤立刻答应下来。吴彤说:“在那个年代,人们对很多新东西都害怕。
但我很有冲劲,胆子大,这也让福影厂第一个吃了螃蟹。”之后的合作条款,吴彤与香港方面谈了半个多月,才达成协议。
当时虽然有《小城春秋》的第一桶金作资本,但吴彤还是冒着风险拍摄《木棉袈裟》,她说:“福影厂还是亏不起,当时我完全可以不去尝试,因为快退休了,但我心中始终有个梦想,就是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后一篇:三浦友和:日本明星 9